首页 典评 文学高地 独家发布 文化印记 文艺地图 草原画廊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文艺地图   
微博
Qzone
【非遗传承】花馍飘香
内蒙古新闻网  16-08-04 17:0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具有古朴、细腻、粗犷、豪放风格的河套面塑,大都出自妇女灵巧之手。每到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她们妙手生花,展示各自的绝活,有捏花卉瓜果的,有捏“十二生肖”的,还有捏“三百六十行”和市井人物的,捏出的“面人人”惟妙惟肖。

  河套面塑的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人物造型占的比例比较大,俗称“面人人”。 

  河套面塑其实就是“花馍”,始于明末清初,是黄河面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套居民大多来自晋、陕、陇,因此面塑既有山西的细腻,又有陕、陇的粗犷,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寓意与同为黄河面塑其他省份的面塑大致相当,只是增添了民间传说“七月十五蒸面人”。这一天,几乎家家都和面捏制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并配以红枣、红豆、黑豆,做成“喜饽饽”、“花点心”,用于祭祀祖先、增加节日气氛。

  面塑源于古时祭祀,慢慢融入世俗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面塑的样式花色、制作工具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中记述了五色饼的做法:“刻木莲花,藉禽兽形按成之,合中累积五色竖作道,名为斗钉……”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这说明面塑与岁时节令、庆典礼仪紧密结合起来。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的面塑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的面塑细致、优美、精巧。面塑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成为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的实物资料。

  河套面塑与节令风俗联系紧密,不同的面塑有不同的吉庆含义,春节时将“花馍”做成“莲花鲤鱼”形,预示来年“连年有余”;端午节做成“荷包葫芦”形,寓意驱邪避毒;小孩过满月,外婆要送“十二生肖”大面圈或“麒麟送子”,以求圆满长命;婚礼上送的“喜饽饽”,多为龙凤、鸳鸯、双喜、石榴,祝愿新婚夫妇和睦相爱、早生贵子、多子多福。还有“面佛手”谐音“福”,“面鹿”谐音“禄”,“面桃”象征“寿”,“塔形盘花糕”象征“步步登高”和“吉祥喜庆”等。

  捏面人人的工具极其简单,多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塑形阶段用梳子、牙签、菜刀,装饰阶段用筷子、小擀面杖、剪刀、镊子等。河套面塑传承人、现年61岁的杨文芳说:“面塑捏制时要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特点,捏作人物讲究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河套面塑已入选巴彦淖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愿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欣荣)

[责任编辑 魏佩]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送清凉
非遗从娃娃抓起
北国风光一周排行
• 立秋何必悲寂寥
• 首届内蒙古音乐节15日锡林郭勒唱响
• 七夕节来内蒙古博物院体验传统文化
• 讴歌祖国繁荣:兵团战士知识青年重返乌拉特
• 全民起舞
• 内蒙古10条红色旅游线路 带您重温峥嵘岁月
• 微电影《蒙古族家风》开拍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