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独家发布   
《雕花的马鞍》诞生记
内蒙古新闻网  17-12-04 11:0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一只神奇的摇篮,那是一副雕花的马鞍,在草原上世代相传……”1985年,我国著名词作家印洗尘和作曲家宝贵共同创作了这首《雕花的马鞍》。时隔多年,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曲经典旋律,依然觉得悦耳动听,能把人带回记忆中的草原。一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所表达的内涵,无论经历多少岁月,始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歌曲《雕花的马鞍》原唱、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那顺回忆:“我接到这首歌是在1988年,起初只是觉得它是一首很普通的歌,唱起来比较顺。后来唱了很多遍后,突然有一天,仿佛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歌曲更深层的意境。”据那顺介绍,当年,正处于艺术创作高峰期的印洗尘在哲里木草原采风时,无意中从一位老牧人口中了解到驻地军人对军马的真挚情感和对草原无私奉献的故事。

  当时沈阳军区在扎鲁特有一个军马场,离军马场不远处住着几户牧民,其中有一位独居的老人行动不便,战士们便经常帮助老人干活。尽管战士们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新老更替,但是帮助老人干活的事儿却从来没有耽误过,几十年如一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部队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军马逐渐被取代,军马场也取消了,驻地军人准备撤离牧区。分别时刻,一直受战士们帮助的老人用柳木疙瘩亲手雕刻了一副马鞍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记住这段感情。这个手工雕刻的马鞍至今一直在沈阳军区博物馆内珍藏。听完这个故事,印洗尘决定以此为题材写一首歌词,并将歌名定为《难忘的摇篮》。但是,印洗尘并不想将军民鱼水情定为歌曲的主题。于是,他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反复酝酿。有一次,他在另一个牧场,看到一副精工细作的马鞍子——“那是一副雕花的马鞍”,令他赞叹不已。他在马鞍子上感受到了蒙古民族古老的历史,感受到马背民族那份豪情。于是,《雕花的马鞍》——一首冒着热气、贴近牧民生活的佳作从他的笔端诞生了。而歌曲的主题也由军民情变成了牧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有了词,下一步就要谱曲。《雕花的马鞍》歌词公开发表后,据那顺介绍,谱写这个歌词的版本当时就有20多个。其中,胡尔查、王俊杰写的是女中音,阿拉腾奥勒写的是花腔女高音,各具特色。而宝贵用好来宝改编的曲子最受欢迎,并最终被流传下来。宝贵最初拿到《雕花的马鞍》词的时候,认为这是一首赞颂的歌曲,便用好来宝中的赞颂曲调加以改编。没想到,改后的曲调深沉婉转,唱出了印洗尘歌词中表达的意境。

  “这首歌,旋律温婉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词曲作者借助草原上普通的生活事物,反映了马背民族的热情与豪放。它不仅充满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无论20年前,还是现在,让人听了都会想起儿时的故事,想起这个民族的过去,也让人憧憬美丽草原璀璨的未来。”那顺说。

  然而《雕花的马鞍》也不是一开始就红遍大江南北。从1988年开始连续六七年的时间,只要有演出的机会,那顺就唱这首歌,他的朋友开玩笑说:“能不能换一首歌?”他都不管不顾,只想让更多人听到这首歌曲。1995年,内蒙古卫视为《雕花的马鞍》拍摄了MV,并推送至央视参加全国歌曲MTV大赛,荣获三等奖。“那段时间在中央台每天滚动播放好多次,《雕花的马鞍》一下子出了名,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掌声和荣誉。”那顺说。

  30年过去了,《雕花的马鞍》背后的故事尘封已久,但是那悠扬、婉转的旋律却久久回荡在天际。(记者 邓玉霞)

[责任编辑 郝海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乌兰夫家人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第三个奖学金“云亭奖”
首航相聚
一起去参加多伦诺尔观鸟节
贯彻会议精神 助力绿色发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人大、政府、政协、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换届候选人进行公示的公告
• 乌兰察布市委原书记王学丰受贿滥用职权案开审
• 呼和浩特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在京召开
• “百年工程” 包头市新增50公里“地下新天地”
• 内蒙古1.1万个用人单位校园内招贤纳士
• 关于申报2017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审核结果的公示
• 白玉刚在察右后旗调研乌兰牧骑工作时强调 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转化为精神动力 扎根沃土服务群众让乌兰牧骑这面旗帜高高飘扬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