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文学高地   
微博
Qzone
母亲
内蒙古新闻网  17-12-26 10:33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母亲今年77岁,满头银发,红润的脸庞掩饰不住岁月的沧桑,瘦小的身躯全没有了年轻时的高大健壮。回顾母亲的行为品格,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她善良聪慧,勤劳节俭,朴实厚道,是一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好女人。

  母亲21岁时与父亲结婚,当时父亲家里一贫如洗,就连做饭用的风箱也没有。母亲不嫌贫、不怕苦,硬是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和父亲养育了五个子女,把日子过得一天天好起来。

  父亲很优秀,从山西出来时只有高小文化,自己一边给人家放羊,一边学习功课,考上了初中,初中毕业后又考上了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市)师范学校。1962年父亲被乌兰察布盟察右后旗农业局会计辅导站录用,转为干部。那时候,父亲外出工作,母亲在村里劳动挣口粮。而且一边劳动,一边自己脱土坯,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盖起了两间大正房。1972年,由于父亲工作表现好,我们全家的户口由农业户转为城镇户,我们搬到察右后旗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居住。刚搬到白镇,我们的生活很困难。当时,由镇公社通过街道往下派临时工,想做的家属女人可以去做,一天算一个工,一个工的工钱是1.32元,镇公社扣0.1元,发到手是1.22元。有些苦轻一点的活,轮不到我母亲做,只有一些重苦力的活,别的家属女人嫌苦重没人做,工作人员就来问母亲做不做。母亲一听有活干,不假思索就去干了。这些活往往都是打机井、给运输社跟马车拉砖、拉石头、拉沙子等。拉砖时,母亲要与车倌一对一地装砖,即用砖夹子夹上砖提放在马车上,一夹子夹四块,车倌装马车的前半部分,母亲装后半部分,然后共同装车的中间部分。母亲装砖既快又整齐,装满车后就坐在马车里的砖垛上,送到建筑工地,再用砖夹一夹四块卸下来,码垛整齐。拉沙子、拉石头都是到指定地点装上车,再送到指定地点卸下来。一天下来,母亲累得筋疲力尽。

  到了夏季,一些建筑工地需要土坯,母亲白天干完活,下班后趁着天亮,还要再和泥脱土坯。一个土坯晒干送到工地能挣1分6厘钱,母亲就是靠这些及其微薄的收入,贴补得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母亲白天干活,晚上做针线给我们缝补衣服。那时候,物资匮乏,少衣缺穿,我们基本上没有可替换的棉衣,晚上睡觉时脱下棉腰子,母亲赶快拆了洗净,搭在火炉旁烤干,连夜缝好。等到第二天早晨我们起床时,一个干净温暖的棉腰子,就放在我们枕边了。

  到了腊月,母亲又要干活挣钱,又要给孩子们缝新衣服、做新鞋。那时虽然有裁缝铺,但为了省钱,母亲都是自己手工缝制,她手工缝出的裤子明线边,能与缝纫机轧的相媲美。母亲给我们做的条绒布棉鞋既合脚又好看,一些阿姨们来和母亲要鞋样子回去照着做。后来家里买了缝纫机,心灵手巧的母亲做针线活更是如鱼得水,看看别人家女孩子们买的衣服样式,就能照着给我们做一件,还在上面绣一些简单的花草,轧些花边,非常漂亮。

  80年代初,察右后旗成立了制鞋厂,母亲经过选拔被录用。母亲不论干什么活都特别认真,领导们对她非常满意,与工友姐妹们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生产标兵”。后来,鞋厂的效益越来越差,人员庞杂,最多时大约有七、八百人。鞋厂先后几次精简人员,都没有减母亲。只是母亲一直以来干活苦太重,多少年超负荷劳动,落下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腰腿胳膊疼的毛病。2005年母亲做了双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良好,只是个子矮了许多。

  母亲因为自己没文化,深感没文化的难处,所以她特别重视读书学习。文革期间,正是二舅念书时期,由于姥姥家贫寒,姥爷不让二舅继续念中学了。于是我父母亲商量决定,让二舅在学校住校,吃饭到我父母家吃。尽管那时我父母家也非常贫寒,但一直帮助二舅把中学念完。

  在对待自己家孩子上学念书的事情上,父母亲更是态度坚定,再穷也必须供孩子们念书,不能为挣点钱辍学去做一些合同工、临时工。在父母亲的坚持下,我们姐弟五人安心学习,积极上进,都学有所成。而且在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在慈祥的父亲离开了我们,慈爱的母亲就是我们的依托。逢年过节,五个子女和爱人领着孩子,陆续回到母亲身边,有说有笑,做着可口的饭菜,孙子外孙们围着母亲给她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听着笑着,大家庭其乐融融,友爱和睦,母亲脸上时常荡漾着幸福的微笑。文/李淑萍

[责任编辑 郝海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李纪恒主持
• 科右中旗首部电影《奔腾岁月》顺利杀青
• 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布小林见证签约
• 十届自治区党委第五轮巡视向41个旗县(市、区)反馈巡视情况
• 第二届内蒙古国际能源大会闭幕 布小林出席
• “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日前在京启动 内蒙古4座城市入围
• 李纪恒: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推动河湖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