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评 文学高地 独家发布 文化印记 文艺地图 草原画廊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典评   
如何想象中国怪兽
内蒙古新闻网  18-01-15 11:37 打印本页 来源:北京晚报 
 

在遥远的东方,凤凰的双翼切割着薄暮时分的弧光,致使黑夜提前降临。想象中的古老帝国,其疆域仿佛永无休止,绵延几万里的空间之内,正被珍禽异兽填满——它们的个头,几乎都像吃了酵母似的,松鼠也变成了骇人的巨兽,乔木结出的球状果实,足有半人高,两个人合力才可勉强抱起,似乎只有把动物和花木身形一再拉伸,才会与帝国土地的丰饶与瑰奇相称。而在海滨,还有大口吞食鱼虾的海马兽,在南海,水中冒出肥硕的莲梗,并于瞬间生出叶片,有女神趺坐在团叶之上,由她统辖这片风雨海域,就在她的身后,有海中大鱼变成飞鸟,掀起了冲天巨浪,暴雨多日不曾止歇。

在基歇尔的《中国图说》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这些来自中国的珍禽异兽,他所描述的中国让我们甚感陌生,正如看到凸面镜中的自己,其中有令人错愕难当的形变。萨义德就认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理解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本质只能是一次对视,一种捏造,一场想象,是把对方妖魔化的过程,相互理解便无从谈起。

17世纪的欧洲,如何想象中国是一个诱人的话题,中国似乎是悬空的——东面和南面被大海包围,洋流和暗礁拱卫着帝国,远来的船只倾覆于波涛之中,又有来路不明的海中怪兽,向远来的舟楫喷洒水沫。在西部边陲,又有着茫茫大漠的阻隔,流沙令商旅沉陷,在北部,还有长城的拦挡南下的马蹄。中国位于不可抵达之处,即便冒着重重危险来到这里,洋人的面孔也会被辨认出来,藏匿洋人即会获罪,外来者照样无路可行。

基歇尔在《中国图说》的扉页写道:“它是如此之大,以致还没有人能够确定它准确的疆界”,超越经验之外的神秘国度,使他感到无力,几乎与此同时,想象异域的狂热变得不可抑制,他用最为精细的铜版画技术,反复描摹着他未曾得见的动物。

《中国图说》也即China Illuserata,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部头,图和文均出自基歇尔之手。对中国的想象,就像基歇尔漫无休止的梦境,在夜晚内部的黑暗中裂变出新的胚芽,旋即长成参天的华盖,中国的细部在叶底一一翻开,基歇尔写道:

“在广东省发现有四只眼睛和六条腿的海怪,样子像龙虾,它们同牡蛎生活在一起,可以看到它吐出珍珠,如果进行比较,我应说这是一种海洋蜘蛛。它的身体类似甲鱼或带电的鳐鱼,背上有四只眼睛,还有甲鱼一样的四条腿,它用它们划水,但不用它们走路。”

基歇尔对异域怪兽的想象,超出了日常经验,他落笔时的语气显得毫不迟疑,只有如此,才会与异域的神秘相称,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相信自己笔下所写的就是真相。在西方读者眼中,基歇尔描述的未知世界是由闻所未闻的动植物填充的,俨然神话中的国度,即便如此,也少有人表示怀疑,毕竟,几乎没有人亲历,人们对遥远的东方还不敢轻易评价,稍许的怀疑,都怕落后于时人,当时,谈论中国是极为时髦的话题。

或许基歇尔是对的,他对中国的想象,大多来自自由发挥,地域的阻隔致使信息不畅,这使他更加放心大胆。虽然如此,他仍相信自己笔下描绘的是实有的生物,它们生存在不可知的时空之内。基歇尔也看破了时人的心思,不管多么离奇,都会有人忙不迭地随声附和,在读者的助力之下,六条腿的海怪在复述的过程中也会继续裂变,变成十二条腿,这恐怕是基歇尔始料未及的,他的读者远比他更大胆。于是,中国的动物愈出愈奇,在欧洲人的讲述中不断变形。

作为写作者,基歇尔也是古老的范例。他的书首先在知识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了解东方的窗口,甚至成为汉学的源头。而在大众读者那里,又因奇趣而受到欢迎,《中国图说》在欧洲一出,图书馆里的藏本都被人们撕去了插图——那些铜版画的插图太精美了,足以令那些前来图书馆的市民心痒难搔,趁着图书管理员昏昏欲睡之际,把插页偷偷私下,藏匿在贴身的口袋里,基歇尔的多数著作,都得到了这般礼遇。

来华传教士的见闻,在传回欧洲的途中发生畸变,怪诞不经的新物种在语言中孳生,通常有更为密集的器官叠加于一身,相应地,还要有更为凶猛的秉性,当然也要以肉身生发出稀世珍宝,如此这般,才能满足猎奇的需要,基歇尔所描绘的怪兽,正是观念中的产物。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阿尔山雾凇惹人醉
乐享寒假生活
塞北雾凇
冰雪草原举行骆驼文化节
北国风光一周排行
• 现在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流下的眼泪?
• 没有电灯的年代,人们怎样过夜生活
• 如果,高速公路上持续多日大堵车……
• 如何用1700字,概括一部27万字的史诗?
• 网络使我们变笨了吗?
• 《碟形世界》:撕下幻想文学的“闲书”标签
• 2018年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阅读品质?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