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草原画廊   
铁笔丹青
内蒙古新闻网  18-03-23 11:0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工艺美术系列之烙画
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徐荣展示羊毛毡烙画。
牛皮烙画《额吉的幸福》。
牛皮烙画《飞马》。
挂毡烙画《狼》。
木板烙画《哺育》。
  春风骀荡 看文化

  初为烙花,后成烙画。烙画是民间传统绘画之一,它是用烧热的烙铁在器物上熨烫出痕迹来作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铁与火的完美呈现,风格独特,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火针刺绣”。

  勾勒一幅天地合一的融洽,咏唱一段历史文化的风雅,置身画前,时光仿佛在似水年华中缓缓流逝,画师们在光与色的辗转之间,给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幅幅古色古香、层次丰富的烙画作品,不仅让人惊叹他们独特的作画技法,也催促着我们追根溯源,寻觅它的踪迹。

  ——编者

  “我喜爱烙画不加修饰的样子,色泽天成、古朴典雅,透着一股时间的味道。”烙画工艺大师徐荣说道。

  首创挂毡烙画

  烙画又被称为烫画、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的烙铁在器物上烫出烙痕来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还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型。

  根据作画材质的不同,烙画分为木板烙画、皮烙画、羊毛毡烙画、丝绢烙画、宣纸烙画等,以及在器具上的烙画,比如烙画葫芦、烙画茶具。从绘画内容上说,又被分为人物烙画、动物烙画、山水烙画等等。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特点,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或者是石版画,可以说,烙画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达到了西洋画严谨写实的艺术效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从前,人们的绘画工具是烙铁,而现在是用温度可控的电烙笔,一只简单的电烙笔在不同材质上挥洒自如、自由游走,或勾勒,或擦染,灵动而潇洒。

  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徐荣,创造性地在羊毛毡上烙出各种人物、花鸟、风景画,画面虚实相衬、线条疏密有致,从而成为挂毡烙画艺术的创始人,推动内蒙古烙画艺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徐荣从小就喜欢绘画,在1990年与烙画结缘后,体内沉积多年的热情被点燃,开始了长达27年的烙画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一个对烙画完全不了解的门外汉,到烙画技艺的传承人,徐荣对烙画有着特别的理解。

  “想要学好烙画,脑子里得先有这个东西,感受到了,理解了,才能表现出来。初学烙画也许会烫伤了手,烙焦了画,但这也正是烙画艺术的乐趣所在。”徐荣说。

  对于烙画这件事,徐荣喜欢琢磨,没事的时候他会找一些图画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光影变化,感受事物运动的态势,从而选择最合适的烙画技法创作,他说:“最理想的境界,就是笔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道,这样才可以做到意在笔先,落笔成型。”

  好作品需要好材料

  电烙笔,是烙画过程中最主要的工具,为了制作出好的烙画作品,徐荣一般会用专门定制的电烙笔,这种电烙笔电压稳定、温度可控,笔头功能多样。

  画笔的粗细不同,达到的温度也相差很多,刚学习烙画的人,一般会选用细一点的电烙笔,笔越细,输出的电压越低,温度也就越低,容易操作。

  烙画材质的选择也有一定要求,所选材料要有一定的耐温性,比如制作木板烙画,一般会选用材质紧密、耐温性强的木材,比如椴木、白胡桃木以及白枫木等等,随着烙画人技术的日臻成熟,就可以在不易掌握的材料上作画了。

  “制作挂毡烙画时,一般选择质地较好的羊毛毡,羊毛含量越高,烙出的效果越细致,白色的羊毛毡作为底色,能更好地表现图画本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徐荣说。

  烙画材料还要经过一些预先处理才能达到作画要求,如果选用的是木板材质,在烙画之前,要用砂纸对木板和器具进行打磨处理,使板面保持干净光滑。

  拿木板烙画来说,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烙画的人,可以先用铅笔在木板上临摹出画稿的轮廓,然后再用电烙笔顺着铅笔画好的轮廓熨烫出痕迹,这一步叫做起稿。

  起稿主要是描绘出画的主要的脉络,同时确定好整幅作品的构图,使画面看上去虚实结合,错落有致。起稿完成后,需要用橡皮擦掉铅笔的痕迹,确保画面的干净整洁。

  当然,有一些材质是不容易去掉铅笔的痕迹的,需要技师用电烙笔直接起稿,这就要求他们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电烙笔熟练的把握能力。

  新颖的创作技法

  一只烙笔,一缕青烟,烙画与绘画的区别在于,绘画是用毛笔以及颜料来制作,而烙画是使用电烙笔通过对温度、力度、速度的巧妙把握来完成。

  烙画的创作技法大体可以归结为皴、擦、染、白描等几种形式,各种技法叠加,互为依托。烙画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烙画内容,以及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烙画,使整幅作品趋于完美。

  皴,原本是指皮肤开裂形成的纹理,是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之一,主要以点、线为基础。点是烙画中最常见的技法,运用电烙笔的笔尖在材质上留下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点,点技法在绘画中起到的是画龙点睛、丰富画面的作用。

  擦,与点和线不同,它是针对面的绘画技法,这种技法不会独立存在,它是为皴服务的,能够让物体形状更加立体、自然。擦这种技法叫做“虚笔不见笔”,痕迹要让人看不出来。

  染,是用电烙笔的斜面,在材质上烫出痕迹进行着色的过程。它可以让物体具有明暗、浓淡的变化,起到丰富画面层次的作用。染分为直线染和螺旋染,比如描绘山川的线条时多用直线染,表现云雾缭绕时则用螺旋染。

  白描,也是经常使用的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画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这一技法被引用在烙画中也遵循同样的创作方法。它是用烙画笔在材质上熨烫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柔和的面部表情,在人物画创作中用到的最多。

  徐荣说:“这些技法很多时候都是结合起来使用的,其中,对人物的处理最难,运笔要慢,力度要小,烫出的线条才能细而流畅,人物才能更加自然。”

  如今,烙画艺人们在保留了传统的技法之外,还把一些新的烙画理念和思维运用到烙画创作中,丰富画面的层次和质感。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创作理念,画稿在层层熨染中呈现出明显的色调变化和强烈的浓淡对比,达到线色融为一体的效果。

  民族工艺产业化

  如今,烙画已成为呼和浩特代表性的旅游商品之一,而且越来越高端化,徐荣坚信,好东西是能一眼看出来的,他说:“以前人们喜欢贴明星海报、十字绣,但是流行是在不断变化的,相信在未来,烙画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

  徐荣的作品很多,也获得了不少奖项,牛皮烙画《额吉的幸福》是他的得意之作,他说,额吉的脸上虽然布满了皱纹,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幅作品展现了伟大的母爱。他还记得这幅作品在展出的时候,吸引了一群小学生围观,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额吉是什么意思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妈妈!”这一幕被徐荣看到了,记在了心里,他说,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力量,也是他坚持艺术创作的初衷。

  他的徒弟也不少,有的年龄比徐荣还大,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人是在网上看到徐荣的视频,对烙画着了迷,就大老远地跑到呼和浩特拜师学艺。徐荣还记得有一个人,专门从青海赶过来,在没有联系方式的情况下,一路打听,终于在塞上老街找到了徐荣,那个人见到徐荣很激动:“你就是徐荣吧,我找的就是你!”这句话让徐荣印象深刻。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向徐荣学习烙画,他也都一一倾囊相授,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烙画,他有几个想法,一是在呼和浩特成立内蒙古民间烙画协会,让内蒙古的烙画艺人们联系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二是成立烙画艺术工作室,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烙画作品。三是希望孩子们有一个体验烙画的场所,让他们在小木片、小毡片上烙画的过程中,体验烙画的乐趣。

  烙画价格适中、载体多样、绘画内容和制作材料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它是内蒙古工艺美术作品当中固化为商品、与旅游业结合最为紧密的项目,深受市场的欢迎。

  烙画的发展带给我们启示,民族工艺要发展繁荣,走向产业化是必然的道路。要在确保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两者缺一不可。工艺凝结成商品,这个商品会成为一个个载体,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传,这才是宣传民族文化、传递民族精神的最好名片。(记者 徐跃)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与中外记者见面
• ARJ21飞机在内蒙古首次开航 搭载69名乘客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李纪恒主持
• 李纪恒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布小林李佳出席
• 李克强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人选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 党心所向 民心所盼 众望所归——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我区引起强烈反响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