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回忆是城市的灵魂
内蒙古新闻网  18-05-15 10:1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

  近日,呼和浩特市老旧城人曹建成历时4年写出的《归化城老街巷》被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为更多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塞外青城历史的窗口。

  文化对一个城市来说既是一张名片,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城市文化环境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各地的剧院、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各种文化设施越来越完备,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城市文化的特色可能更多地在每个普通市民身边。

  纵横交错的历史街巷是城市文化的脉络,有着市民生活的大量印记。随着时间的沉淀,原本只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场所,已经潜移默化地发展成了一种“街巷文化”,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坦率而真实地表达着城市文化的“精气神”。如果可以让这些街巷变成展示城市悠久历史、风土人情的“博物馆展厅”,文化就能“活”起来。

  对此,曹建成老人可以说是身体力行。他出生、成长并工作在呼市玉泉区,对旧城有着深厚的情感,旧城的每条街巷、每座召庙、每家店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目睹过城门楼阁内神秘的镇水之物“九猪载佛”,走访过幽静的街巷四合院;他查资料、读史书、习民俗,撷取老住户祖辈口耳相传的人文故事。最终,他在书中明晰了归化城的轮廓,介绍了归化城历史的蹉跎沉浮,使人宛若穿越时空,体验隐藏在城市深处的别样精彩。

  弘扬城市文化,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归化城老街巷》出版后,人们纷纷致电探讨书中的老街巷、老故事,市民们的火花碰撞更丰富了青城文化。对这样的现象做好引导,可鼓励群众自发地挖掘和整理身边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增强市民的参与感、融入感。

  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说过,“对那些仅从外在观察的人来说,一座城市也许会与下一座城市极其相似,但城市的多样回忆才是它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已经渗透在城市生活的实践中,做好类似“街巷文化”这样的文化传播,才能更好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王文婧)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