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惊人死不休
内蒙古新闻网  18-07-09 09:54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想起一句老话: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要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评价某人,多半是说此人“雷语”频出,说话故弄玄虚。不过这句话最早可不是这个意思。此句语出诗圣杜甫的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讲的是对写出好诗句孜孜以求,不写出惊艳诗句决不罢休。这不算是冷门知识,但如今不少人习惯将它当“故作雷语”解,算得上是语义流变的例子之一了。

  想起这句话的由头,是前几天去了一趟书店。经典书目之外,翻阅了一些堆摆醒目、装帧诱人的畅销书,却感到有些失望:文字大多寡淡平凡,并无锤炼之感,也感受不到作者对文字的企图心。虽然畅销书未必都是文学创作,但在我的观念里,举凡署下自己名字、印成铅字存世的文字,无论如何总该有点庄重感。或许是如今写作太普及、出书太容易,当写作的仪式感简化到掏出手机就能写的时候,再去讲“炼字”“推敲”“死不休”,仿佛有些奢求。

  但也正因是“奢求”,才让严肃的写作有了奢侈品般的价值。越是全民写作的时代,才越能凸显出那些不甘平庸的写作者和真正的“惊人之文”。当然,“惊人”是“终极目的”,视才华、勤奋与灵感而定,可遇而不可求;但“死不休”的心气却是不能丢的,而且一定会在文字的质地上有所体现。一个先声夺人的开头,一个余韵悠长的结尾,付出多少构思编排的心血,文章里自然就有多少光辉。而身为编辑,我也更希望看到好的故事用精致的构思与考究的文字呈现,而不是让不走心的流水账把大好素材焚琴煮鹤。

  如今,各行各业都推崇“工匠精神”。“文不惊人死不休”,或许就是遍地写作者的时代,这一行里“工匠精神”的一个侧面吧。(马涌)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