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漫谈】马里礼俗
内蒙古新闻网  18-07-23 09:45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里青年

  待客

  马里人朴实、热情、真诚。熟人相见,多行右手抚胸礼;晚辈遇见长辈,右手握拳行举手礼;熟人见面,会手拉手,长时间问候,且内容广泛,如身体、工作、家庭、父母、妻儿以及庄稼等,几乎都要问一遍。

  马里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与客人见面格外亲切,彼此除了热情握手和长时间寒暄外,还要互咬一下对方手臂,以留下痕迹作为纪念。分手时,常常相互下跪虔诚祝愿,挥泪道别。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虽然人们并不富裕,但都乐善好施,帮助有困难的人。路人讨水喝、求宿,甚至路费短缺,都会受到主人热情招待,安排茶点、食宿,赠送钱物。

  有客人来访,招待更是热情,先献上清香薄荷茶,再端上精美饭菜。客人表现越随意,吃喝越多,主人会越高兴。反之,若客人客客气气,不大大方方吃喝,甚至谢绝主人的招待,主人会不高兴。

  饮食

  马里人口味清淡、微甜。主食是米、面、玉米、小米、高粱等。肉类制品有骆驼肉、牛羊肉、鸡肉以及鱼肉制品。蔬菜有胡萝卜、土豆、卷心菜、西红柿等。平常在家里吃鸡肉的规矩是:鸡大腿给年长者或男人;鸡脯肉给妇女;鸡头、翅、爪通常留给孩子们吃。

  烤全驼是马里招待贵宾的特色菜,制作颇为特别,通常是在驼腔内,放置一头已经烤好的羊,羊腔内再置入一只已经烤好的鸡,鸡腔内还要放一枚熟鸡蛋。烤焖时不放作料,待驼、羊、鸡腔层层封好后,放入用干柴烧红的烤坑内,封闭坑口,焖制约两小时,配上调料即可食用了。

  马里居民有捕食白蚁的习惯,油炸白蚁是当地一大佳肴,长约寸许的成蚁和刚脱翼的幼蚁富含蛋白,营养价值很高。

  进餐时,城里人多用刀叉,而乡下人则是用右手抓食。

  服饰

  马里男子的传统服饰多为白色、天蓝色长衫“布布”,头戴穆斯林圆顶帽,脚踏皮拖鞋。“布布”是将一块布对折,折处剪有领口,将相对的两边缝在一起,在腋下开缝,形如圆筒。这种服装无领、宽肩、袖肥,走起路来四面生风,很适宜当地炎热的气候。女子穿的“布布”,颜色鲜艳,做工考究,领口、胸部、袖口多饰以美丽图案。

  不过,当今的男青年更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衬衫和西装裤,而姑娘们更青睐紧身薄纱衫、腰围布,线条优美,婀娜多姿。

  马里女子的传统配饰有手镯、脚镯、项链、耳环、鼻环。耳环大且重,还附加两个坠儿,因此不得不用细绳拴在头上,以减轻耳的负担。鼻环分两种,小者套在鼻翼处,大者夹在两个鼻孔中间。

  女士们讲究发式,常把头发梳成多条小辫,并编成自己喜欢的发型:高耸如鸡冠、鹿角,下垂似珠帘、垂缨,后梳像虎豹卷尾。由于梳头复杂,职业梳发师则应运而生。

  婚俗

  马里人的传统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婚宴通宵达旦。由于崇尚黑色,出嫁前,新娘会用由散沫花树叶制成的黑色染料,将手、足、牙龈染成黑色。染牙龈时,需先用针刺,染料随伤口浸入内部,一旦染黑,终生不褪。

  新娘用兽骨片和贝壳装饰头发,接着佩戴项链、耳环、鼻环、手镯、脚镯,再撒上香水,穿上漂亮的婚服。为适应伊斯兰教女子不露发的习俗,必须包上艳丽的头巾。

  如今山区、乡下迎亲,仍带有抢婚色彩。婚礼那天傍晚,新娘打扮完毕,只待新郎前来迎娶。夜幕降临,新郎便在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簇拥下,悄悄来到新娘家,轻轻推开虚掩的大门,进入新娘房间,不容分说,架着新娘快速离开,朝着男方家飞奔而去,任凭新娘挣扎、哭喊都不放手。

  不过,如今在城镇,一般是由双方的父亲,陪伴新人到政府相应部门办理结婚登记,签订结婚证书。

  禁忌

  马里人多信奉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认为左手肮脏,使用左手传递东西,属污辱对方的行为。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