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IP—泛娱乐成为文创产业新业态
内蒙古新闻网  18-11-08 10:33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

IP—泛娱乐成为文创产业新业态

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与应用,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以数字技术推动的文化新业态竞相涌现。我国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文创新形态、新业态。其中,IP—泛娱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新业态,它一方面大大激活了我国独有的规模巨大的网络小说市场,找到了我国知识产权转化的新途径,发掘并放大了内容—故事的潜在价值,通过整合产业链,生成了远超其单质的巨大聚合效应。这一文化新形态、新业态是在一系列现代企业的金融运营支撑下实现的,是在互联网金融与艺术金融的支持下实现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陈彦:

新技术对文化IP产生重大影响

今天处于一个全社会都基于新技术在重构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以及虚拟人物的产生,新的VR等新的沉浸式技术,包括虚拟现实等对IP的形态,对IP的形象,对IP的长成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二是确权方面,百度推出了百度魔方,通过大数据对IP进行三方的跟踪和确权,同时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应用于授权等方面,实现了可追溯、可追踪,这样的技术也会对产业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影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

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

随着数字内容的大爆发,IP衍生开发的盛行,版权关系日益复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版权作品的复制传播形式,作品依托互联网得以降低成本和快速复制传播,网络盗版和互联网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日趋严峻。互联网上“免费的午餐”对于原创者的冲击和伤害是巨大的。而版权保护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要促进产业内版权的健康发展,让内容产业保持原创力及创新精神。

华睿文创投资事业部负责人陈昊:

IP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再升级

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与消费的升级,IP深化的势头依然明确,IP各消费模式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IP+”,即IP跨行业立体化发展初现端倪,IP将进一步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实质是消费再升级。比如:IP+体育,比如诸暨可以搞一个西施马拉松,IP+旅游,可以在线下集中搞一个手工匠人基地,既是新IP的设立,又是旅游的场所。这里面最佳模式是强强联合的,至少是强带弱,本质是由消费升级所带来的IP多维度深化拓展。此外,投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将更加根据不同内容多样化,投资将呈现股权投资和IP项目投资互相结合的态势。(李慧整理)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