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丹心垂青史——读《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内蒙古新闻网  18-12-04 09:50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熟知狄仁杰,是观看了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和查阅《唐史》之后,才对这个“神探”和“宰相”产生爱戴之心和敬佩之意的。据史料记载,狄仁杰一年之中审理过万余件案件。他是武则天称帝时期的宰相,是君王的股肱之臣,是王朝的百官之长,更是武则天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他一生光明磊落,嫉恶如仇,肩担道义和重任,心系朝野和苍生,辅佐武周,匡复李唐,名垂青史。

  近日,读了著名历史悬疑作家唐隐新作《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后,不仅折服于作家恢宏的构思,缜密的推理,洗练的文字,严谨的故事;更叹服于其以独特、全新的视角塑造了狄仁杰、武则天、张昌宗等历史真实人物的文学形象。该书写作精致细腻、格局庞大、构思巧妙、力透纸背。再现了唐隐“笔触细腻、格局庞大、构思机巧”的写作风格,狄仁杰作为好宰相、好神探、好父亲、好臣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弥久回味。全书共十三章二十四万字,惊心动魄地讲述了帝国宰相、神探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沙漠迷宫、童谣杀人、雪地密室等二十七桩诡谲谜案环环相扣,险象环生。唐隐写狄仁杰,还写侍卫袁从英,儿子狄景晖,袁从英是着墨最多的人物。回忆如潮水,穿插在其中,人生的悔意、错失、缺憾变成了细针,扎得人生疼。小说重点讲述了狄仁杰致仕返乡,袁从英窥得了一丝真相,不惜违抗军令,偷偷向远在洛阳的狄仁杰送出军报。因张昌宗、张易之的阻拦,军报延误。二十天内,肃州、瓜州接连沦陷,沙州遭困,丝绸之路被断,袁从英等人遭遇包抄的故事为主线。以狄仁杰多次要求还乡未准,其三子狄景晖不愿蒙其荫庇,弃仕从商,却误入歹人彀中为暗线,行文脉络清晰,丝丝相扣。武则天皇恩准狄仁杰返乡,是交待案情的开始。狄仁杰与袁从英误入案发现场后,竟然发现三子狄景晖有嫌疑。陈松涛紧紧相逼,狄景晖与父亲出现嫌隙,袁从英离开狄府、张昌宗竟成钦差。并州各路人马明争暗斗,各为其主。狄仁杰明察秋毫,破获蓝玉观血案和恨英山庄,陈松涛等叛逆伏法,狄家父子重归于好。小说明暗结合,讲述了狄仁杰在并州孤立无援,查办并州的人事调动、查阅了官员档案和魏王谋反及武则天命其面首张昌宗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等情节,深刻刻画了冯丹青、范泰、陈松涛、张昌宗等人的丑恶嘴脸。狄仁杰直言进谏:“生老病死是天数,至尊荣威乃人力。以人力敌天数,臣以为不智。”阐明了世间新老交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告诫后人世间无长生之术。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辉煌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对内搞活和对外交流十分广泛。唐隐书中描写的瑰丽皇宫、奇珍异宝、茶楼酒肆、异域建筑、风土人情、狄府景观、繁荣景象比比皆是,向读者展现了盛唐的文化气息和繁华魅力,从家庭、门生和挚友,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狄仁杰。

  掩卷沉思,内心无比激动和惬意,为作家的创作激情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喟叹。向铁肩担道义,丹心垂青史的狄仁杰致敬。武周有狄公,社稷之福矣!(刘武道)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