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阿尔山雪村 邂逅最美的冬天
内蒙古新闻网  19-01-28 10:5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中国阿尔山国际冰雪节开幕。耿学军摄

  阿尔山雪村梦幻夜色。王永生摄

  错落有致的雪村木屋。毕力格摄

  安静温馨的夜中雪村。胡日查摄

  体验马拉爬犁。胡日查摄

  火红的灯笼点亮美丽夜色。胡日查摄

  蜿蜒曲折的木栈道。毕力格摄

  富有林区特色的雪村。毕力格摄

  远眺古朴厚重的雪村大门。王永生摄

  泼水成冰。毕力格摄

  俯瞰阿尔山雪村。王永生摄

  冬季,是属于北国的,每一帧画面都定格着唯美与浪漫,对于热爱雪的人来说,阿尔山无疑是一处向往。

  阿尔山的冬,晶莹剔透,沿途尽是茫茫白雪,路人寥寥,仿佛走到童话世界。阿尔山的冬,不食人间烟火,静谧到只有雪落下的声音,时光在这里仿佛都按下了暂停键。阿尔山的冬,藏着老旧的时光,在林区人家,听他们讲诉古老的传说。

  冰雪、温泉、雾凇、林俗是阿尔山的核心资源,阿尔山的雪期从10月中旬一直到次年5月中旬,长达半年之久。冬季来到边城冰雪童话世界阿尔山,会给你最完美的冰雪体验,同时也给自己囤个最纯净而惊艳的跨年之旅。

  这个冬季,阿尔山以中国阿尔山国际冰雪节为节点,不断加大冬季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建设力度,重点打造了以“阿尔山雪村、戏雪乐园、不冻河漂流”3个独具特色的冰雪体验项目;建设了“冬季婚纱摄影基地、冰雪雕园创作基地”两个基地;积极筹划了“阿尔山冬季铁人三项赛、太平岭越野车登封竞速赛”两个活动,弥补冬季旅游项目的空缺,增添了阿尔山冬季旅游的体验感、趣味性。

  这其中最让人惊喜的无疑要属阿尔山雪村,由松木、白桦木建成的特色雪屋以其特有的冰雪神韵,让来自八方的宾客融入其中,体味大兴安岭林区冬季民俗的绝妙感受,为冬季旅游再添新亮点。

  走进阿尔山雪村,具有传统林俗风格的木屋、雪屋就映入了眼帘。错落有致,顺山而建的阿尔山雪村虽然仅有9栋21户的建筑规模,却集中了以林俗房屋院落为主,兼具欧式建筑、蒙元文化及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多样建筑风格。

  白雪覆盖下的雪村,美的犹如世外桃源。随着气温的降低,这里的雪屋轮廓渐渐丰满,遍地的雪蘑菇日渐肥硕,雪村的景致正一步步展现出来,它既有与雪乡相似的景色,又多了别样的风情与趣味。回首雾凇雪柏间,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小木屋,火红的灯笼、木墙、木瓦、木栅栏,这是大兴安岭林区特有的风光;南北大门古朴厚重,双孔大秋千唤起童年的美好回忆,欧式小楼、蒙古包、撮罗子,让游客对异域风情、广袤草原和莽莽林海产生无限遐想。

  走进阿尔山雪村,就仿佛走进了记忆中的童年,一条大黄狗隔着木栅栏向着远方徐徐而来的马车吠叫,赶车人的皮帽子上挂满了冰霜,那一定是从远方而来。房屋门前的那口老井,发出有节奏的嘎吱嘎吱声,水桶周围溅下的水滴瞬间结成了冰。在白雪蘑菇屋里,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透过挂着冰柱的窗口,静静欣赏窗外的烟花照亮整个雪村,这便是阿尔山雪村的写照。

  在阿尔山雪村,你不仅可以欣赏最纯粹的雪,还能尽情地玩雪、滑雪,与白雪亲密接触。

  阿尔山冬季有好多的玩儿法,你可以在冰天雪地尽享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寻找童年快乐与纯真,还可以漫步在原始森林中,玩一个泼水成冰,或者跟着当地人坐上雪橇,体验不一样的出行方式。

  宛如童话的冰雪王国、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寒风中冻得红彤彤的笑脸、冰雪中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就是现在,趁着假期来阿尔山,在雪地上尽情释放吧!

  为了增强观赏性和体验性,雪村建设内容特意加了木质观光小火车,以供游客乘坐和观光拍照,留下在阿尔山旅游期间最难忘的画面。同时,为了能让大家从最好的角度欣赏雪村独特景色,阿尔山还在雾凇脚下搭建了木质观景台。沿着蜿蜒曲折的木质栈道步入山林,每多走一步,你就离美景更近了一步。

  在这个只有白色和蓝色的季节里,雪村无疑给小城阿尔山增添了浪漫与魅力。在冬季,阿尔山的白天很短,下午4点半,夕阳西下,黑夜笼罩下的雪村又变出了另一副模样,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镶嵌冰面上的彩灯、七彩灯塔上的光束、悬挂在松柏上的流苏灯、划破夜空的激光灯,映射出缤纷靓丽的色彩,妆扮了安静而又温馨的雪村。

  没见过冰天雪地的晶莹剔透,就无法想象漫天飞雪的情景;没踩过酥松柔软的洁白雪地,就体会不到冬天最大的乐趣。

  如果有可能,这个冬天就和我们一起到阿尔山来看雪吧!(胡日查 高敏娜)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