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文化定力方能行稳致远
内蒙古新闻网  19-10-03 21:4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文化不能速成,不能浮躁,更不能掉进钱眼里。有一种浮躁,叫做文化浮躁,指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最大化背景下出现精神层面的迷茫和缺失。文化浮躁,是社会浮躁的表象。社会浮躁,是人心浮躁的表象。人心浮躁,是文化缺失的表现,是一种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浮躁是一种病。文化一旦患上浮躁病,就会在金钱中迷失方向,不是势力,就是钻进钱眼里,从而,把文化应担当的责任抛到脑后。“为人民写作是作家的担当”,为人民写作,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创作出十分贴近现实、直面人生、和时代同步伐的作品”。靠刺激、华丽、低级、庸俗,就是能换来“银子”,都是在玷污文化。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表示:“不能说‘流量’现象的存在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有这些东西。我们需要有艺术内涵和艺术品质的文化,让观众更接近文化和艺术的本质。作为文艺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必须要给观众选择的权利,让观众在选择中分流、成长。归根结底,文化不能只追逐利益。”顺应时代,讴歌时代,歌颂人民,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是文艺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承担的责任。

  比金钱、利益更高尚的东西,是文艺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应承担起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追求的文化,应当是基于现代科学和时代主流、符合现实环境和人们精神需求、弘扬健康社会心理的大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这才是文艺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和担当。文艺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和担当,应体现在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爱家爱民情感,基于人性需求的求真求善求美需要,基于世道人心的公平公正道义理念,基于社会进步的积极健康阳光心态。如果文艺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陷入追求权、追求钱的迷茫和缺失中,就会用高尚的文化和艺术作为换权、换钱的工具。迷茫和缺失的文化和艺术,就是在权和钱中“找到”位置,也只能靠献媚换取物质享受。迷失在权和钱中的文化和艺术,甚至就是一种精神鸦片,就是一种害人的毒品。更可怕的是,这些精神鸦片,这些毒品,总是披着文化和艺术的外衣,才更具诱惑,更容易让人上当受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为新时代新时期的文化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文化文艺工作者,只有远离利益,深入人民,扎根人民,与人民交朋友,才能感同身受,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才能写出人民热爱、人民喜欢的艺术精品。

  文化不是不能讲利益,而要把文化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记在心中,扛在肩上,写进作品。文化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应是一生不变的追求和坚守。在追求和坚守文化的使命和担当中,彰显文化自信,彰显文化时代责任,彰显文化传播责任。(唐剑锋)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