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杨万年。
有这样一位老传承人,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创作当中,设计出了一组展现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的剪纸作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题得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题得好,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振奋人心!把这些内容融入到剪纸创作当中,是我的心愿。”红山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万年说。
杨万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构图巧妙、设计新颖。不仅有核心价值体现,更有当地文化标志红山、玉龙,文字和图案相映成辉。
在创作这套剪纸之前,杨万年已经从事多年剪纸工作。他9岁师从剪纸大师邢逊学习剪纸,和邢逊老人学习剪纸3年后,师傅已经是70岁高龄了,在老师那里,杨万年学会了宫廷剪纸的细腻与独特。高中毕业后杨万年到铁路运输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了锦州,从此离开了师傅邢逊。虽然没有机会向师傅请教,可杨万年从那时候开始,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开始潜心钻研剪纸艺术,从此开始了自己摸索创作剪纸作品的生涯。
此后他的创作日臻成熟,创作了大量的现代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借鉴了许多西方美术的创作方法,讲究透视、注重原创,形成了形神潇洒的艺术风格。早在1976年,他参加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就荣获美术类一等奖,这是他第一次获奖,此后他获奖不断,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多年的学习实践中,创作了几万件剪纸作品。2014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万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剪纸以外,武术、书法、绘画、摄影、美声样样精通。他相信,艺术是互通的,积累的越多,对创作越有帮助。
2004年,杨万年担任了赤峰九中的校外辅导员,他为学生开设了《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课,听课和学习剪纸的学生达到上千人。
“还记得给他们上的第一节课,那是一节92个人的大课,给孩子们磨剪子就用了3天。”他总是记得,师傅教给他的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承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责任。“老师送给我的这把剪子,我一生受用。”
传承剪纸技艺是杨万年赋予自己的责任,“五代传承不能丢!”从2004年开始,他先后参与到9个学校、6个传承基地的教育教学当中,一有空就给学生磨剪子,义务教学。
2012年,杨万年又参与成立了剪纸协会,目前会员已经达到90多人,他的学生屡获大奖,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剪纸作品中容纳了97个人物,让人叹为观止。为表彰他为剪纸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2014年杨万年被授予“感动红山人物”称号。
“30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感悟到传承有乐趣,教学是一种享受,我是在传递正能量。我现在虽然已经是一个老头儿,但是我还要发光发热。”杨万年说。(文/图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