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评 文学高地 独家发布 文化印记 文艺地图 草原画廊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典评   
微博
Qzone
广阔田野下的动物情结——评刘霄的《狗这一生》
 

  作家刘霄的作品《狗这一生》,保持了刘氏话语的“天马行空”和“特立独行”。他为“低等动物”立传,对动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致。他从乌兰察布张维村走入城市的近20年中,依然保留了对广阔田野下动物书写的癖好。他津津乐道这样的书写,并坚持认为这是他最自由、舒服的书写状态。

  童年记忆可能是一生挥之不去的情怀,也是所有作家孜孜不倦书写的心理坐标。

  一头驴的叫声,可能是惊醒村光棍二狗美梦、阻断他与邻村二姑娘见面唯一途径的噪音。可在刘霄笔下,却成为乡村世界销魂的“男高音”。“然驴之叫,却以高亢悠扬和极具穿透力而位于‘高音’者的行列,并独树一帜。”“驴一旦叫起来,便没有即刻停下来的意思,没有个三声五声是不会收场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气势如虹。这也正是驴鸣名声在外的原因。如果它的鸣叫光有声音嘹亮而没有时间持久,也不行;如果光有时间持久而没有声音嘹亮,还不行。当声音和时间二者兼具时,便一鸣惊人了。”

  这哪里是驴的生存哲学,这简直就是人的生存之道。驴的世界里有人性,人的世界里有“兽性”。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跨越经历了上万年,有时可能很快回到从前。

  他书写的动物经常在人性中获得比照,并不断在动物性中发现它们的另一面。他在人性和动物性中自由地切换,你有时很难分辨出是哪一种。这是这部作品保持奇葩的迷人之处。

  鲁迅说,有些东西是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比如苍蝇、蚊子、跳蚤。可刘霄对这类“种族”并未表达出特别的歧视,“一颗硕大的头颅,一副通体发黑(有时候还是荧光绿)的身子,以及一双透明的翅膀,成为苍蝇的标志性装扮”。他对此类“种族”虽有诟病,但对其仍然表达了基本的“人文情怀”,凸显自然主义的价值观。

  马克思韦伯认为,“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动物难道不是悬挂在人类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吗?我们居高临下地把人划分为“白人、黑人,男人、女人,主流人群、弱势群体”,把人与动物划分为“高等”“低等”,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人的贡献更大吗?!(范永)

[责任编辑 张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考场之外
加油,孩子!
休闲时光
人工智能活动
北国风光一周排行
• 母亲的信仰——记共产党员杨天霞
• 春坤山
• 这条线路上的黄河美景,惊艳!
• 爱上内蒙古从爱上草原开始
• 纪录片《武荷香》开机仪式举行
• 鄂伦春风物
• 乌拉盖芍药花香醉游人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