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舞蹈是我灵魂的支柱
内蒙古新闻网  20-11-30 22:32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斯琴高娃

  文/李 悦 王新民

  斯琴高娃1938年出生在哈尔滨,在动荡岁月中度过了童年,5岁那年随父母来到乌兰浩特。1950年的夏天,斯琴高娃12岁,草原上开那达慕大会,她看到内蒙古文工团演出的双人舞《希望》,一下子被迷住了,后来她才知道,那个舞蹈是中国舞蹈大师吴晓邦的作品。双人舞的两位舞者都是青年女演员。她们的舞姿第一次让少年的斯琴高娃看到了人的肢体动作竟然如此动人,如此打动人心,那两位女舞蹈演员就是美的化身,由此在她心里种下了舞蹈的种子,引领她迈进舞蹈艺术的殿堂。

  一天,斯琴高娃和同学们在学校院子里玩儿,听见风琴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来,原来是内蒙古歌舞团招收跳舞唱歌的演员,考上的,第二天就到张家口去。斯琴高娃眼前闪现出那两位女舞蹈演员的身影,她决定去考一考。招生老师叫阿日滚,先让她唱歌,斯琴高娃坦诚地说:“我能唱歌,但我不太喜欢唱歌,就喜欢跳舞。”老师被她的真诚所打动,就让她跳一个。斯琴高娃大胆地跳了起来,虽然动作不够流畅,但看得出她是个学舞蹈的好苗子,就这样,她被招收了。斯琴高娃第二天回家带了一床旧被褥,和招生老师一起来到了张家口,进入当时的内蒙古艺术学校,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舞蹈生涯,这一跳就是一辈子,再没离开舞蹈。

  刚刚创立的艺术学校,条件十分艰苦,平时练功就在篮球场上,练功服就是一条灯笼裤。尽管这样,斯琴高娃和她的同伴们怀着对舞蹈的热爱,艰苦并快乐着。

  不到两年的学校生活,斯琴高娃除了舞蹈课,还要上音乐、文学等课程,使她开始对舞蹈艺术有了全面的认识。

  1952年,斯琴高娃从内蒙古艺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内蒙古歌舞团。刚工作不久,团里要将她借调到新组建的锡林郭勒盟文工团。出乎领导意料的是,这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反应很激烈,坚决不去锡林郭勒盟文工团。领导非常诧异,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担心去了以后就不能继续跳舞了。”领导乐了,说:“谁说不能跳舞的,锡林郭勒盟文工团就是要深入牧区和边疆,为那里的人带去歌声和舞蹈,而且还能接触不同风格的蒙古族舞,你去不去?”“去!只要能跳舞就去!”就这样,斯琴高娃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便再次出发,赶赴锡林郭勒盟,这一待就是6年。

  在锡林郭勒盟文工团的6年,是斯琴高娃舞蹈表演的黄金时期,她参演的《挤奶员舞》第一次走上舞台时,就有幸得到舞蹈家贾作光的指导。斯琴高娃回忆道:“当时挤奶员这个舞蹈和现在这个是完全不一样,那天我们正在排练,团长说请来了舞蹈家贾作光,他来了以后,看了我们的表演,然后就边讲解边表演,我们就跟在他后面学着跳,整个舞蹈顿时就像有了灵魂一样,从生活化进入了艺术的境界。”因此《挤奶员舞》成了蒙古族舞蹈的经典作品,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了三等奖。

  1958年,斯琴高娃调回内蒙古歌舞团。1962年,斯琴高娃患上重度肾下垂,医生不让她再跳舞,对她严肃地说:“别跳了,再跳肾就甩出去了!”斯琴高娃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肯定是要离开舞台的,可她更知道自己可以离开舞台,却绝不能离开舞蹈。1963年,斯琴高娃申请调入内蒙古民间艺术研究室,逐渐由舞蹈演员转变为舞蹈艺术的研究者,开始用文字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在研究整理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她发现舞蹈艺术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她要努力挖掘这座宝库,从中提取出能促进舞蹈艺术发展的珍贵宝物。为了收集这些民间艺术,她走遍了内蒙古大地,对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人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同时还拍摄了约500多张照片。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斯琴高娃调到内蒙古文化局所属的群众艺术馆工作。那时,有“文艺轻骑兵”之称的乌兰牧骑活跃在广袤草原上,为农牧民带去欢乐。为了提高乌兰牧骑的演出水准,举办乌兰牧骑培训班势在必行,群众艺术馆便承担了这份教学任务。在培训中,斯琴高娃看到各地来的演员水平参差不齐,深切感受到需要一本系统教授蒙古族舞蹈的教材,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本这样的课本。于是,她便萌生了编写的念头。她与同事赵淑霞借着给乌兰牧骑培训的机会,将教课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她们一人做动作,一人负责记录,再将一个个动作拍成照片,请人画出来,最后配以文字讲述。就这样,《蒙古族舞蹈基本训练》便问世了。这个开创性的行为不仅让乌兰牧骑的学员们有书可依,也为推广蒙古族舞蹈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9年,斯琴高娃被选为内蒙古舞蹈家协会的秘书长,她深切感受到,要想发展内蒙古的歌舞,首先要有一批优秀的舞蹈编导,因此,她上任的第一件工作便是举办全区舞蹈编导研究班,请来中央的舞蹈专家讲课。经过半年的学习研讨,不仅诞生了《东归的大雁》等舞剧作品,还涌现了曹晓宁、林书生、林萍、巴图等一批享誉全国的舞蹈编导。

  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斯琴高娃是内蒙古参赛队的带队和比赛观察员。蒙古族舞蹈在这次大赛中收获多多,巴图的《鹰》荣获表演一等奖,敖德穆勒的《喜悦》荣获二等奖。

  1996年,时任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的斯琴高娃,组织召开了全国蒙古族舞蹈研讨会。为了把蒙古族舞蹈推向全世界,斯琴高娃多次带领演出团体出国演出。在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等国的民间艺术节上,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在斯琴高娃这些老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采访中,斯琴高娃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无论如何不要丢掉自己民族的特点,民族的风格。蒙古族舞蹈千变万化,但不要失去牛奶味,不要失去牛粪味儿,也不要失去草原那种风吹过来的清淡的草味。12岁到现在我就没有想过要离开舞蹈艺术,没有离开过舞蹈一天,我没有背叛过舞蹈艺术。舞蹈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舞蹈是我灵魂的支柱。”

  从绚烂多姿的舞台到研究舞蹈的平淡工作中,舞蹈已经和斯琴高娃的生命融在一起,无法分割。斯琴高娃只要谈到蒙古族舞蹈,她就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跳《挤奶员舞》的少女,正伴着草原上的清风翩然起舞。

  (内蒙古老作家、艺术家口述史记录工程)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