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的融合
内蒙古新闻网  21-03-08 00:1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察汗不浪古城全貌

  阴山北麓700余年历史的察汗不浪古城,为草原丝绸之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古城方正,土台犹存,石狮耸立,瓷瓶莹净,是各民族亲近融合、文化兼收并蓄、经济相互依存的见证。

  察汗不浪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当郎忽洞苏木。这里高山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古城规模较大,四面环山,城北有一条古老的河流。据察右后旗文物管理所所长马世宏介绍,古城南北长666米,东西宽636米,四角均筑有角楼。城墙基宽约20米、顶宽约6米、高约3米,东墙、南墙、西墙各设一座城门,无瓮城。城四周有宽约20米的护城壕。

  隆冬腊月至古城时,城内的芨芨丛已被白雪覆盖,但其建筑台基、院落、水池和道路等遗迹依然可辨。在古城中央略偏西北处,有一座南北长20余米、东西宽10余米的土台,其南端耸立着一对石狮子,非常醒目。石狮子高1.2米,为花岗岩凿制,外观大气,雕琢质朴,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纹饰已不清晰。土台上散落着砖瓦和陶瓷残片,砖呈长条形,素面无纹。筒形瓦素面,瓦里有布纹。土台上还发现有波浪形滴水花缘板瓦、沟纹砖、少量琉璃件等。土台北有4处横排建筑遗迹,间距均为10米。城南100米处有古墓群,皆为小型土坑竖穴墓。“古城北部应为古代官府所在地,中部偏南应为普通居民区。城南门处为防御设施。”马世宏说。

察汗不浪古城的石狮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摄

  土台又称“大土堆”,是中国古代建筑遗迹。它起源很早,战国至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甚多,这种建筑类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均有所见。高层建筑多在土台上建造,比如宫殿和楼阁;石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物,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艺术装饰品。我国古代的宫殿、府衙等建筑的大门前,往往都摆放一对石狮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古代建筑遗迹土台和石狮子在阴山北麓的察汗不浪古城耸立数百年,可见自古以来各民族在文化上是相互欣赏、互鉴融通的。”马世宏说。

  古城建筑台基上散落着大量的陶瓷片,瓷片的种类繁多,有青瓷、白瓷、钧瓷、黑釉瓷、绞胎瓷、铁锈花瓷和白釉画花瓷等,器型多为罐、盘和碗等的残片,部分可复原。上世纪80年代,察右后旗文物普查工作者在古城内发现大量陶瓷器皿。瓷器分别产自官窑、章窑、汝窑、钧窑、定窑、磁州窑等窑系。“元朝时,产于南方龙泉窑的青瓷开始流入阴山南北一带。青瓷质好,且运送路途遥远,物以稀为贵,为一些达官大贾所拥有。因此,阴山南北较大的古城出土了青瓷,小城中不过偶尔发现零碎星的碎片。”马世宏说。

  察汗不浪古城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阴山北部地区较为罕见,对进一步研究阴山北麓历史发展、文化融合、经济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察汗不浪古城作为干旱地区土遗址类型,经历了700多年的自然侵蚀与人为因素的破坏,原貌渐逝,应加强保护。

  (图片除署名外由察右后旗文物管理所提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责任编辑: 内蒙古新闻网]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