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在野茶里的乡愁
内蒙古新闻网  21-04-02 10:2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每年春天,母亲总要捎来一点野茶。取一小撮茶叶泡在壶里,整个春天便芳香四溢。

  我的老家属丘陵地貌,村村都有茶园,我的童年就是在大大小小的茶园里度过的。春茶是当时农户的主要收入,因此我们小孩常常去帮忙采茶。虽然那时候经常跟茶打交道,却不懂茶,更不会品茶,只知道茶是个好东西,能给家里带来收益。

  也许是从小在茶的熏陶中长大,念大学时,渐渐喜欢上了喝茶,特别喜欢老家的茶。参加工作后,每年春天我都要回趟老家,除了看望父母外,心里还惦记着老家的绿茶。

  有年清明节回去,母亲正在家里做茶。她说知道我要回家后,就提前去山上采了点,想尽快做好让我带走。母亲说的茶,就是我们那里的野茶。家乡有句话叫做“野茶好喝不好摘”,因为野茶树没有整枝,似野蛮生长,高的有一人多高,且多半长在灌木丛中,采摘起来自然困难。母亲却不怕辛苦,每年都要去采摘些回来。

  母亲在做茶时,我帮忙添些柴禾,看见她手上有一道道划痕,估计是采茶时被荆棘划破的。“妈,野茶不好采就算了,摔着了可划不来。”我有点担心母亲。“没事,那些野茶好喝着呢,没打农药没下肥,口感好,好多人喝不上呢!”母亲说话时手里的活也没停,“再说,爬爬山、钻钻树丛、采采野茶,可以锻炼身体。”见母亲这样说,我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嘱咐母亲要小心些。

  母亲是村里公认的做茶能手,做茶时最爱说的话是“慢工出细活”,从杀青到揉搓再到烘焙,每一道工序都特别认真。野茶虽没家茶有看相,但做出来后远比家茶好喝,是招待贵客的好东西。野茶量小,春季采摘两茬后基本就罢园了。因此,母亲做的野茶大多都留给了我们。

  近几年,老家的茶园流转了,母亲就专采野茶,她做的野茶我总是舍不得喝。想家时,抓起一小把,慢慢泡开。野茶香里有母亲的爱,有老家春天的味道,同时也浸润着浓浓的乡愁。(赵自力)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