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天就一天比一天长了。吃过晚饭出去散步时,天还大亮。于是,当我走到王府街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现街两旁的柳树们有些异样。真是“寒冬过去冬归尽,万物吐芽喜迎春”。那些在微风中拂动的柳树枝条已经有了嫩绿的颜色,让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我,心中自然产生了莫名的律动。当从王府街转回到烈士陵园时,又见那些叫刺梅的植物结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三三两两的青年男女正在拍照,春天真的来了。
柳树在大自然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树木,它既不像楠木那样珍贵,又不像松树那样被人们赋予了坚强的象征,但却透出了一种极其普通却又有着独特的阴柔之美。当鲜艳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在早春时节争相绽放时,柳树除了被春风染上一层淡绿之外,别无其他。在春天里,它的作用也只能是把桃花、梨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罢了。可是,这种植物,在深秋之时,却是最后一个褪去“绿妆”的植物。它没有鲜艳的花朵,更不会结出香甜的果实,但它却是柔软的、谦卑的,正是这种柔软和谦卑,成了飞鸟们不可或缺的朋友。
想起宋代的陆游在《游山西村》写的著名诗句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忧心忡忡担心无路可走时,恰好此时看到了那绿柳和红花,心情豁然开朗,随之就出现了一个炊烟袅袅的村庄。其实,陆游是在借柳写意,他是在揭示一种人生哲理:面对着挫折的逆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心态,因为在逆境的背后,往往还存有希望和机会。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柳树这种树木尽管普通,但在诸多古诗词中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古代诗人多以柳赠别,因为在汉字里,“柳”和“留”是谐音的,“柳”就是“留”,所以常以“折柳”表示离别之情,绝不是诗人的无病呻吟。有时又以柳言愁,如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在《雨霖铃》里就用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这三个意象组成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句子,构成了一幅哀愁的景象,读来令人怜惜。有时又以柳寓情,“杨柳”本身就是一个情思缠绵的意象,唐朝诗人齐已的《残春》就是一个证明。其中诗云:“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是也。
那么,如果再细数古人以柳作为意象所写的名篇佳作则更是不计其数了。如李白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温庭筠有“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刘禹锡有“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居易有“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挂,彼此应无续得期”;戴叔伦有“垂柳万条丝,春来识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杜牧有“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河穷”……柳树,真真地被唐诗宋词包围了。
柳树是平凡的,是普通的,但它却是一种富于诗意的植物。不然,古人何以把它作为意象写进自己的诗词中呢!它那优雅的风韵,来自于唐诗宋词的紧紧包围和长久的滋养,它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风,不仅装扮了小镇的春天,也装扮了我们的生活,更丰富了我们心中真正的文化内涵……
那些被唐诗宋词包围的柳树呦……(由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