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潮尔
过去曾有一个关于潮尔的传说:有一个母驼弃羔,面对孤独的驼羔,主人拉起了潮尔。优雅悲伤的琴声感动了母驼,母驼掉下眼泪重新接纳了羔驼,让孤独的羔驼重新回到了它妈妈身边。
传说是神秘的、古老的,但是潮尔优美的旋律却流传至今。让我们走进艺术优美的旋律之中,去体会潮尔的魅力吧!
据史料记载,早在元代时期,蒙古胡尔、潮尔便流传于世。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外弓弦乐器,声音浑厚、悠扬。古人在祭祀、庆典、婚宴、那达慕、民间娱乐等活动中用来伴奏说唱芒古斯、乌力格尔、民歌演唱以及独奏和合奏等,成为早期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史料记载潮尔在科尔沁地区最早诞生并广为流传。
古广美的潮尔
潮尔源于科尔沁,流传于蒙古人繁衍生息的广阔地域。潮尔的传承有一定家族性、民间性。以王府和寺庙的琴师为骨干,以广大民间艺人为主体,以宫廷音乐和民间业余活动方式相结合,代代相传。
随着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南迁至松辽平原,科尔沁蒙古部落逐渐形成,作为蒙古民族特有乐器之一的潮尔也开始在科尔沁草原流传,被蒙古人用来诉说古老的历史传说,歌唱天堂草原,倾诉人间悲欢离合,赞美幸福生活,表达甜美的爱情。潮尔古朴优雅、低沉醇美声音回响在广袤的草原上空。
潮尔制作
早期的潮尔制作工艺比较简单,琴头是长方型的。选择优质的木料做琴杆、琴箱,琴箱有倒梯型、方型、六边型等,琴箱前后用羊皮、马皮、牛皮蒙面,背面设有音孔。琴弦和弓弦均用马尾制做,两根琴弦分为“外高音”和“内低音”。传统的定弦法蒙语叫“扫利日呼格”,是四度定弦法,还有五度定弦法。指法用母指、食指、无名指、小指紧贴在琴弦上下滑动,有自然泛音、人工泛音,还有揉弦、压弦、打弦、上滑、下滑等演奏技巧。
潮尔艺术传承
1887年出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色拉西先生历尽沧桑,传承和发扬了潮尔演奏技法,把潮尔推向了最鼎盛时期。他是一代潮尔艺术大师,是马头琴的奠基人。他的潮尔演奏艺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把古老的潮尔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特别以“感天地泣鬼神”而闻名于科尔沁草原。由此他被誉为“潮尔之神”,列为“蒙古族四大艺人”之首。
潮尔艺术源远流长
潮尔的音色醇美古朴,是真正的天赖之音,古老的潮尔记载着蒙古族文化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原声态,它对研究蒙古民族文化艺术、民俗民风有极高学术价值。
为弘扬潮尔艺术保护民间非遗文化,通辽市科尔沁潮尔协会深入民间调查、探访、摸清潮尔流传状况,对深入民间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分类归纳,挖掘整理相关史料,为深入研究潮尔提供依据。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请名师传授潮尔的演奏技艺,建立稳定的传承队伍。2009年4月,潮尔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潮尔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