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沙的味道
内蒙古新闻网  21-05-26 15:49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麦沙是个讲究味道的人。以吃的味道,来度诗的味道、书画的味道。

  初结识麦沙,当是三十来年前了。他是诗人,任平庄矿务局《黑海潮》文学期刊执行主编。1994年麦沙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温柔的想象》。获麦沙赐书后,匆匆读过,没仔细琢磨,就“温柔”地束之高阁了。十年过后,麦沙的第二本诗集《拥抱自己》出版,翻开诗集一页一页地读下来,慢慢地,我便读出了麦沙诗歌的些许味道:

  幽默,是我读麦沙的诗品出的味道。麦沙的诗很少直抒胸臆,他总能找出一个形象,或者一个画面,做谜面,让读者如猜谜语一般去解开他的“谜底”。《惊蛰》:“一些金属开始走在脚步前,纷纷深入土地”,这是写犁铧入土。接下来,读者会觉得麦沙会写诗情画意的春耕场面了,麦沙不循常规,他笔锋一转,跟读者开了一个玩笑:“夕阳,让炊烟烧红了脸庞,老奶奶坐在热炕头上开始叮问:那芦花公鸡的嗓子还行不行?”公鸡司晨,农人哪有不勤劳的道理?至此,春耕劳动场面的描写,就可以省略了。“做人直,做文曲。”其中之三昧,被麦沙演绎得惟妙惟肖。麦沙还有一首著名的诗——《2008年的第一场雪,还在收费站排队》,一看标题,就让人忍俊不禁,在感叹赤峰多年缺雪迟迟不下的扼腕叹息中,让读者扯开嘴角一笑:麦沙真幽默!幽默,是智者的专利,是哲人的儿戏,也是友人间善意的陷阱。少时的“发唆”、年轻时的“做扣”、人到中年的“挖坑”……只要不是毁人性命绝人钱财,都可以“以幽默的名义”拿来做文学创作的手法。

  丰富,是在读完《拥抱自己》全书之后,对麦沙诗歌创作题材的多样化而品出来的味道。麦沙写了许多的人:姥姥、奶奶、父亲、母亲、孔乙己、孔子、海明威、徐虎、马三立、钟南山、焦裕禄、草原英雄小姐妹……麦沙写了许多事:草原的沙化、澳门回归、伊拉克前线、抗洪抢险、长眠于朝鲜战场上的战马……麦沙写了许多的景物和景观:杜甫草堂、大雁塔、河流、荒漠、月夜、风、云、雨、雪……凡是能触动心灵的事物,都让麦沙熬制出了“麦氏味道”。

  2016年,麦沙又推出了第三部诗集《挖深深的夜》,分精装、简装两种。岁月留痕,学识积累,底蕴加厚。麦沙供职于平煤集团,那是个产乌金的地方。读者们可以闭目冥想:在漆黑漆黑的夜里,作者用力地往深处挖,往深处挖……那他挖出来的是什么呢?是煤——乌金——太阳石!那是能给黑漆漆的夜,带来温暖,带来光明,带来无穷力量的能源。麦沙能获得“全国煤炭系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秘密,豁然揭晓。果然,65首“麦氏味道”的诗歌,被他自己的一篇后记《海水中谁放的盐》道出了况味的精髓与灵魂。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万滋千味,没了盐,就没了底蕴——“悲痛来临时,最先出发的好像不是泪水。淹没大地的海水,淹没海水的泪水。泪水,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流……”“这些有关‘泪水’的诗句,不由自主地融入近年的诗作,这源自太多的悲哀,太多的伤痛——世界每天上演着悲剧”。作者在物欲横流的沧桑人间,为自己留住了“盐”的味道,留住了干净圣洁未被污染的“眼泪”。

  我不懂书画,无法对麦沙书画作品的味道做出专业的品评。我曾参观过麦沙在赤峰美术馆举办的与同事一起联袂的书画展,就觉得麦沙的书法拙朴自然,是一种与传统的楷篆隶草不一样的字体,与他含蓄、幽默、诙谐、厚重、深刻的诗风一脉贯通,相映相谐。我个人认为,可以冠之谓:文人书画。文人书画,最大的特点是率真见性——“心儿随着感觉走”,不拘传统,不拘师承,给自己的创作以最大的放松与自由。诗言志,书画作品焉能不言志?只要能用色彩、线条、划痕墨迹,表达出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审美、自己的好恶,即可。

  他的好友晓航这样评价麦沙的画作:“他用什么叩醒我们的心,寻思良久,得出鄙见——他把自己的故事通过书画叙事有效摄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沉闷已久的心事得以了解。他将自己的真实从内心里诓骗出来,将别样的色彩投射其上,引诱到书写的意境,置换成书画的形态,这终将成为道契修炼者的宝贵资格。孙国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及至平正,务追险绝,及至知险绝,复归平正。’麦沙用其诗性笔意发出险绝后的平正与感性的密度,每一个点画,都流露出世俗的质感。现时,我们追慕太多,不能总是孔孟老庄,王颜欧赵,还是要回到自己,回到那离我们最近的质感。”好友晓航是与麦沙同展的书画家,他的品评,当为专业。

  麦沙的书画,追求的是一个趣味性——有趣,有味道,才是创作者的初心与终极目标。

  近年,麦沙出版了一部装帧素雅干净的书画作品集《动静》,他在自序《动静说》里写道:“言为心声,书画乃心迹也。发乎于心,跃然纸上,其间即为动静。动静有大小,亦有美丑,所选百余幅,为近年之《动静》,悦耳乎?刺耳乎?听者说。”这篇极具禅思的序言,说的是至理,听着却颇有趣味。《动静》中有书法,有绘画,有摄影,还有十几幅我怎么看也看不出是“美人”的美人图。阅毕全卷,给我的感觉是:麦沙是在一种闲适的生存状态中,过着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春风更衣煮新茶,夜半梳妆赏梨花”,“闲来闲去,岁月留痕”,“花浓春寺静,竹野小池幽”;在一幅友人的摄影作品中,麦沙的舞姿,颇具古代文人雅士酒至半酣处踏歌而舞的范儿,如一则消息给读者发布,诗人麦沙的才艺,除了书画摄影,还是一个艺术感觉不错的舞者。麦沙的画作多含禅意,善于思考的达摩,成为他人物画的主角,其余花鸟虫鱼,令人琢磨思索的趣味,也多于让人欣赏的色墨。

  三年前,麦沙还在城区的艺术中心举办过一次书画摄影作品展览,这又是一道“麦氏味道”的艺术大餐,有一锅老汤垫底,煎、炒、烹、炸,烩、炖、蒸、煮……熟知麦沙的观众,众口铄金,一直点赞:麦沙的“厨艺”大进!不熟悉麦沙的观众却说:这是另一类的美术书法摄影,个性风格极为突出,在以往的书画作品展中,很少见到这样趣味盎然的作品。

  麦沙曾送给我一幅墨宝:我有一壶茶,足以润乾坤——曾有云: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墨宝的内容是麦沙衍化“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而来。就是这样,我也觉得口气太大了,惶恐地觉得看见这幅字的人,都会说我是“狂妄自大,自吹自擂”——我当不得。但麦沙却说:姐姐是位有担当的人。我知道,麦沙说姐姐当得,他自己更当得。他在2002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是位有着宏大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诗人,他任执行主编的文学刊物《黑海潮》,被评为全国煤矿系统“优秀期刊”,他自己也像磁石一样,团结提携了一大批诗人作家,成为平庄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就是这样一句“当得”,让我把这幅字置于我的电脑前,对着它,整日琢磨着自己的“这壶茶”,能滋润周边的几尺几寸……

  昨天在微信中看到麦沙又在晒美食:酱牛肉。这是他的金牌菜品,不知这牛肉是来源塞北还是出自南国,味道一定会错不了,因为他有多年熬制的“老汤”和秘而不宣的拿手绝活儿。

  一如麦沙的味道,无论他在哪儿……(刘玉琴)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