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内蒙古新闻网  21-06-04 17:14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小麦青青梅正黄,连山雾雨湿溪乡。”读完这句诗,你是否已经口舌生津了呢?四月春去,五月夏来,江南梅雨霏霏,又到了绿树摘青梅,红泥尝煮酒的时节了。

  梅树的果实古称梅实,未成熟时颜色青翠称青梅,成熟时颜色金黄称黄梅。中国人食用梅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尚书》中就有“盐梅和羹”的说法,在醋出现以前,梅子是人们获取酸味的主要食材。西汉《淮南子》中也有“百梅足以为百人酸”的谚语。

  梅树在三春花树中结实最早,仲春结子,立夏可食。春分、清明时青梅如豆,“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立夏前后梅子大如“弹丸”,就可以摘下食用了,“折尽荼蘼,尚留得、一分春色。还记取、青梅如弹,共伊同摘。”归隐的辛弃疾回忆起少年的温馨时光,也会因春去感慨离别有闲愁。

  青梅在文学中出现始于《诗经》,“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先秦也有恨嫁的姑娘,梅子青青时,姑娘说,想娶我的青年啊,请不要耽误良辰。“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等到梅子黄熟落地,姑娘还没有等来求亲的人,只好继续疾呼,让青年赶快开口莫再迟疑。

  热情的女子以梅为“媒”,委婉求爱,一曲《摽有梅》,让青梅与爱情有了不解之缘。后来李白在《长干行》中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短短两句就把稚子追逐嬉戏,天真无忧的画面写出来了,留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念起如咬一口青梅,微微酸,又微微甜,就是爱情最初的模样。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天真活泼的大家闺秀,刚从花园打秋千回来,看到外客,含羞带怯,却不舍离开,倚着门边回头探看,还要装作嗅青梅。来人定是一位翩翩少年郎,才能让情窦初开的李清照留步。元代胡天游《续丽人行》中写“浓蛾扫翠誇时妆,青梅如豆悬钗梁。含羞避客依垂杨,绿条花貌相掩映。”就是化用其情景,可见妙龄少女回首嗅青梅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美妙而深刻的印象。

  (待续)

  (来源:阅读公社)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