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骃国“理性”的思考
内蒙古新闻网  21-06-04 17:14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在一次向南洋运送货物的途中,遭遇船员叛乱的船长格列佛被遗弃在一座岛上,也就是他游记的最后一站——慧骃国。

  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格列佛就被一群样貌丑陋,行为凶顽的“野胡”围攻,幸而两匹马及时出现,替他解除了危机。起初,格列佛以为,这训练有素的马,肯定是哪位有钱人豢养的,然而随着格列佛对这座岛的深入了解,他发现这里居于统治地位的并非人类,怡恰是他初次遇到的这些马。不过,作为岛国的治理者,这些马不光四肢发达,而且极富灵性和智慧,它们有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判断标准。用格列佛的话来讲:在这些马的身上潜藏着“理性”。

  “理性”是格列佛在慧骃国生活经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儿,它既表达了格列佛对机敏聪明的慧骃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为充斥在人类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而感到不耻。书中第九章,格列佛看到慧骃国居民和睦相处,心中有了这样一番感慨:“慧骃在它们的语言中没有可以表达罪恶这个意思的词汇,仅有的几个还是从“野胡”的丑陋形象和恶劣品性那儿借来的。”

  兼有理性的人,没有善加利用造物主的恩赐。他们滥用“理性”,把它变成满足私欲,纵情享乐的工具。当人的野心像气球般不断膨胀,罪恶和战争便接踵而至。所以当格列佛向慧骃解释法庭和交战的意义,尽管慧骃终究未能揣摩出其中的道理,但是它们就人的卑鄙行为,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因此它似乎很肯定地认为,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理性,而只是某种适合于助长我们天生罪恶的品性而已,仿佛一条被搅动的溪水,丑陋的影像映照出来不仅比原物大,还更加丑陋。”

  格列佛之所以反反复复地强调“理性”,其实说的直白点就是凭借着良心做事。可是就像慧骃对人性缺乏通透认知那样,格列佛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未能给予合理的解答。所以针对品行不端的人,格列佛说道:“所以我在这儿请求那些沾染上这种荒谬罪恶的人,不要随便走到我的眼前来。”

  作品中,对慧骃国的“理性”赞美,寄予了作者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向往追求。“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正因为世界并不纯净,才需要人们用爱与温暖去荡涤,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理想的乌托邦终将成为现实。

  (文/苏磊 作者单位:通辽市福利院)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