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
内蒙古新闻网  21-06-18 20:34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气神是人的支柱和力量,但凡有股精气神之人,总是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动力、斗志昂扬;反之,如果心神不定、六神无主,无论干什么都会心不在焉、心浮气躁。毛主席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除了拥有先进的理论、正确的路线之外,须臾也离不开良好精神状态的支撑。这种精神始终鼓舞着、砥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古往今来,让我们顶天立地存在于人世间的,并非外在的金钱权力,而是我们充盈饱满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我们的精气神。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于个人如此,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党员干部是第一要素。党员干部精气神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形象,直接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成效,关乎整个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然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这样一些干部:他们有的小成则喜,小成则满,严重缺乏进取意识;有的宗旨意识不强,工作没有精气神,一脸暮色、一身暮气;有的观念保守,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创新能力不强;有的精神懈怠,惰性十足,庸庸碌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不愿作为,不敢担当,遇到问题绕着走;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善于做表面文章,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害怕吃苦,贪图安逸,谋待遇多,挑担子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都与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不相宜,与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不相符,究其本质原因,就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越

  是形势复杂,越考验我们的应对之道;越是任务繁重,越要保持激扬奋进的精气神。精神饱满到什么程度,工作的动力就大到什么程度;精神昂扬到什么程度,砥砺奋进的勇气就强到什么程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具有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光辉写照。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既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责任。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党事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问题常在,挫折也在所难免。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敢于破解发展难题,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直面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奋力破解。对于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科学预测积极应对。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新形势下出现的棘手问题,要不回避、不退缩、不绕行,积极妥善解决。对于突发事件、敏感问题,要稳得住、看得准、有办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关键时刻、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不推诿、不扯皮、不推责,敢于动真碰硬,以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言败的顽强,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人没有精神,就容易垮掉;一个国家没有精神,就经不起风浪。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努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严实作风和能力素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许海兵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