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画家与包钢的不解艺缘
内蒙古新闻网  21-07-13 20:00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草原钢城》

  杨发旺和他的作品

  《包钢在前进》

  《包钢新貌》

  一

  近日,《杨发旺先生画包钢遗作展》在包头美术馆展出。11幅画作,从20世纪50年代全国支援建设包钢的热火朝天,到20世纪60年代汹涌澎湃的生产场面,再到20世纪70年代草原钢城的宏伟壮丽,老一辈工人画家杨发旺的作品让人们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杨发旺与包钢的不解艺缘是从1958年开始的。

  那一年秋天,包头文联响应国家号召组织专业画家深入包钢写生创作。当时27岁的杨发旺是包头市第二建筑公司的油工,闻听消息后,他主动请求跟随当时带队的白铭先生一同去写生。

  如此宏大的建设场面如何通过画作来展现?这对许多专业画家都是一个难题。

  而当杨发旺创作的《建设中的包钢》出现在人们眼前时,那激人奋进的场面跃然而出。这幅作品后来参加了1959年包头市首届美术展览会,并赴民主德国展出,成为当时自治区用中国画表现工业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60年作为联张封面和首页入选《内蒙古工农牧兵绘画选集》。

  一个普通工人的处女作能够如此一鸣惊人,正是因为杨发旺有着作为一名工人的朴素情感和建设新中国的满腔热情。

  杨发旺的儿子杨旭如今是中国美协会员,包头美协副主席。他说,父亲曾经给他讲过当时的创作过程。写生结束后,父亲每天白天在建筑工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在屋里的油灯下甚至是工棚里的月光下痴心作画。期间父亲又独自几次步行几十公里从东河到包钢写生。

  “这幅画是用中国画创作方法挑战工业题材绘画。但中国画那种闲情逸致的笔墨是无法表现出厂房、烟囱、高炉等现代工业化的时代气息的。所以,父亲借鉴了传统工笔界画和壁画的手法,并将散点与焦点透视互用,独辟蹊径首创了他的第一幅工业题材作品。”杨旭介绍说。如今,再看这幅63年前创作出的画,仍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当时全国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振奋之情。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美协秘书长的张光壁曾评价说:“发旺同志创作的《建设中的包钢》集中表现了包钢建设的宏伟场面和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冲天干劲。只要我们到包钢参观过,就会被画面感动。”

  这幅作品的成功,让杨发旺和包钢结下了不解艺缘,也开启了他用创造性劳动讴歌祖国欣欣向荣壮丽图卷的艺术人生。

  从1958年始至20世纪70年代末,杨发旺先后创作完成了《包钢新貌》《包钢喜讯传全国》《沸腾的包钢》《包钢在前进》《草原钢城》等十多幅反映包钢各时期的艺术作品。1994年为了迎接包头国际稀土节,杨发旺应邀为包钢轨梁厂创作了长73米、高2.4米的巨幅彩釉壁画《内蒙古揽胜图》。在那些燃情岁月里,杨发旺心中所饱含的那种渴盼国家强盛与民族兴旺的情感,以及工人阶级的自豪感激荡在画面之中,为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豪迈赞歌。

  原包钢美协主席马长江看了这些反映包钢题材的遗作后,非常感动与震惊。他说:“我在包钢工作40年,也画过包钢,但重工业题材很难画。这么好的画作,竟然出自于工人画家之手真是令人意想不到。”更让他震撼的是,杨发旺的作品场景宏伟、气势磅礴,画面着眼包钢各个角度,以全景式画面展现,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从中尽情领略到草原钢城的壮观与宏大,深切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二

  “其实父亲只上过四年学,画画完全是无师自通。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对艺术的热爱、对新生活的热爱。”杨旭说,当他面对父亲以毕生心血创作的一幅幅鸿篇巨制时,能感受到不朽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同样作为画家,杨旭说,父亲所创作的包钢系列作品之所以在美术界引起关注,与他创新性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法密不可分。在杨旭看来,父亲善于用丰富的色彩、红黄蓝色为主基调来营造烘托画面。在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大干快上的热烈场景上,采用中西合璧写实细腻的笔法,以铮铮铁骨搭建而成的一座钢铁群阵为主体,全景式地表现了人物、马群、草原、黄河、阴山山脉、白云铁矿等壮观景象。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浪漫主义气氛,使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和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弥漫着强烈的理想之光。

  就如白铭先生曾评价的那样:“发旺做为一名工人画家,一边从事艰苦的劳动,一边自学绘画,精神可佳。他的画充满了朴素的情怀,在章法、形式上摆脱了旧形式的束缚,增添了新趣,有强烈的时代感。”

  1959年,杨发旺加入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随后当选为内蒙古美协理事、文联委员。作为享誉内蒙古自治区的老一辈工人画家,当年与著名画家白铭先生、阎汝勤先生一道同为包头市最早的三位内蒙古美协理事。

  在一生不息的创作中,杨发旺拓展了包头市山水画创作新路径,创造性地用国画技法及现实主义表现方式创作了大量工农业题材的作品,为内蒙古、包头市的发展建设、为多彩的草原描绘盛景、记录历史。2009年,杨发旺荣获包头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建国60年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

  “非常敬佩他!他的作品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顺其时代,杨老以坚定、从容的脚步讴歌了共和国的建设历程。”2019年2月2日,杨旭去看望老父亲时,给父亲看了内蒙古阴山山水画研究院院长赵启龙在2月1日写的《我敬佩的老画家——杨发旺先生》。老人很感动,一再要杨旭转达对赵启龙的感谢。3日,老人病情突然加重溘然辞世,享年86岁。

  临终前,杨发旺叮嘱杨旭,一定要在他的墓碑上刻上“画家”两个字。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工人画家中的佼佼者,杨发旺的勤奋与天赋,才华与精神,在回应时代要求中所表现出的特别作为,是时代的造就,也是其自强不息、敢于直面苦难人生、努力拼搏的结果。斯人已去,他为我们留下的这些既具有强烈时代特色又具有较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将深深地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记者 郭燕 实习生 刘倩)

  (本版图片由杨旭提供)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