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质蒙古象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内蒙古新闻网  21-07-19 09:41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品鉴专家:乌力吉门德(乌力吉门德民族文化艺术馆馆长)

  委托人:托雷先生

  家里有一副象棋,据说是清代留存下来的,不久前爷爷交到了我手里,让我流传下去。那么这副象棋的价值如何,请专家老师给予品鉴。

  专家鉴评:

  这是一副清代的木质蒙古象棋。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六博戏,随着朝代的更替,象棋的主流材质和样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棋具制作进入新的阶段,可以说是品种繁多,美不胜收。其中木质用于棋具是象棋走向民间的重要举措,为象棋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木材易得,刻字方便,成为象棋具的主流,优质硬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黄杨等则被用于高档棋具的制作中。

  在象棋家族中,蒙古象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从蒙古象棋的材质来看,有石头、骨头、木头、玉、玛瑙、铜等,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木质雕刻。从蒙古象棋的雕刻手法来看,蒙古象棋继承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特点,简洁、凝练地体现在每个棋子当中。蒙古象棋的纹样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无论是动物纹,还是植物纹,都反映出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将动物毛发图案化处理是雕刻本身装饰的一大特点,这些纹样为原本单调、缺乏艺术性的雕刻增添不少色彩,逐渐形成了粗犷质朴的北方风格。

  无论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蒙古象棋都散发着新时代的独特魅力,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游戏,而更多地反映了蒙古族生活的文化哲理。除了描绘出草原游牧生活的场景,蒙古象棋还把北方民族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元素展示在了博弈舞台上,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正是如此单纯的艺术再现,成就了蒙古象棋永不衰退的历史传奇。(记者 马妍)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