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公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几句宋词勾勒出了秋色美景,进入9月,呼和浩特的仲秋美不胜收,这里有随处可见的各式公园,有沁人心脾的各式花海,还有健身与观景俱佳的绿色廊道……而这些,都是我市建设花园城市的缩影。
我市生态园林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首府市民对优美生活环境的向往,坚持问需于民,提出了“半城楼房半城绿”“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理念,立足“美丽青城草原都市”,打造220公里“依山而行、傍水而憩、穿林而游、踏草而嬉”的高品质绿道,实现在市区优美生态空间中无红绿灯穿行;推进“一见青芯”口袋公园行动,建成186处精品园林空间,实现旧城区“推门见绿、出门见园”;对标先进地区,拔高标准、注重品质,与国内高水平团队合作,设计先行,绿为底色,打造舒朗通透、花团锦簇的都市风貌,实现了首府城市生态园林高质量发展。
多种景观带拥翠青城
连日来,大黑河北岸石化桥东大片的马鞭草花开正艳,成为广大市民的网红打卡地。紫色的花田一望无际,白色的大风车加之“I Love Hohhot”字体给花海增添浪漫气息,慕名而来的游客穿梭其间,不时拍照留念。行走在大黑河河畔,人们发现这里新建了花境广场、亲子乐园、雨水花园……
沿大黑河南岸、石化桥东而行,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花境广场跃然眼前,木平台结合原生骨架树形成遮阴空间,配置坐凳等设施构成活动广场。眼前的花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寓意在大黑河水系的滋养下万物共生、生生不息的美好画面。花材以多年生本土花卉为主,同时,配置昆虫旅馆等景观小品点缀其间。三三两两儿童围着花境嬉戏打闹,五六位老人坐于树荫下木凳上,惬意闲聊。
沿绿道前行进入亲子乐园,一派欢声笑语。这里充分利用林下空间,通过亲子互动性景观的植入,根据不同受益人群年龄段的成长特点,以冒险探索为主线配置“龙洞”“翻山越岭”、吊桥、秋千等游乐设备,为市民的亲子活动提供场所,在充分体现我市园林建设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增添了更多亲民、便民和服务的功能。
沿绿道继续前行,由赤、橙、黄、紫、粉五种色系的花草形成的滩头花海区,吸引了不少游客赏花、观景。这里种植的品种多是抗逆性比较强、适合呼市地区生长的本土花卉作物,诸如马鞭草从7月份开始开花,一直持续至10月下旬,花期比较长,大约100天左右。其他花卉也正处于盛花期,广大市民可以来此打卡留念。
据了解,我市各级园林部门从两岸绿地的精细化养护管理、河道清淤、园林小品的修缮粉刷等几方面着手,对小黑河全线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河道水系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还对接国内一流园林设计团队,突破过往的设计思路限制,让人们观赏到不同风格的景观带。
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园林建设
在我市,无论是公园里、绿道上,还是花境景观中,都能看到本土花卉,如百日草、牵牛花、万寿菊等,而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坐凳、木质卡通动物、昆虫旅馆等都利用了园林废弃物,这些也是打造节约型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节约型、本土化园林,园林部门将过去的草坪满铺转变为播撒耐阴草籽,并与本地行业内专家学者合作,优化配比草种,筛选耐旱性强、生长速度快、返青快的优质本土品种,推广使用乡土地被花卉植物,构造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通过建设桃花苗圃和黑沙图育苗基地,培育金鱼草、欧石竹、金盏菊等50余个品种的花卉、观赏草、地被用于绿化建设,进一步节省苗木采购成本。
遵循“以水定绿、顺势而为”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推广节水型绿化建设,实现养管范围内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覆盖率约为30%;在东二环路,50%的养护地段实施微滴灌,实现错峰用水、节水节力;积极推广使用中水,提高中水管网覆盖率,目前,中水使用率从2019年的33%增加至48.79%;注重雨水拦蓄利用,解决高架桥下植物的灌溉问题;在口袋公园建设中,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最新技术,通过透水铺装、节水植物材料、立体绿化、雨水收集等,建设了一批节水型的绿地景观。
从2020年到2021年,我市通过“见缝插绿”积极盘活小型空地,在城市的街角、闲置地、废弃地、道路两旁等众多空间打造“口袋公园”,在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本土植物建设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精品绿地空间,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市民的最大需求,实现旧城区“推门见绿、出门见园”;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有效整合城市优质景观资源,实现在市区优美生态空间中无红绿灯穿行,为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提供途径,实现社会效益;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绿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充分利用藤本植物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边坡绿化、“见缝插绿”,全方位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精细化管理让市民“移步换景”
随着我市园林建设步伐的加快,“口袋公园”、健身步道、街心公园、观景公园比比皆是,人们走在街道上,眼里不再只有“钢筋铁骨”的变迁,更有美丽花草的更迭。
如今,不仅市民看到了我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的成果,许多外地游客也盛赞呼和浩特越来越美。走出机场、火车站,园林绿化的美景就展现在眼前,给游客留下了第一眼的美丽。呼和浩特火车东站周边美丽的风景映入眼帘,车站背面是一大片缀花草海,远远望去,缤纷色彩点缀在绿色之间,让游客刚刚走进呼和浩特就能感受到天堂草原的氛围。“铁路沿线的环境和风景是外地旅客进入我市看到的第一眼,直接关系到呼和浩特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形象。这边风景好了,美丽青城这张名片就会更亮。”新城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晓宏说。
除了处处可见的城市绿化风采,诸多网红花海等也提升着全市美化绿化工作的精细度。大黑河的马鞭草紫色花海、110国道毫沁营大桥南侧的天骄花苑花海、古路板村马头琴文化产业园区花海、敕勒川草原等自然生态类景观,让首府更添美景,让市民更有去处。
城市绿道串起生态空间
从2020年起,呼和浩特市开始谋划生态绿道建设,根据《呼和浩特市绿道系统规划》,拟于5年内建设青城绿道850公里,并在小黑河、北二环、东二环先行建设青城绿道示范段,按照“依山而行、傍水而憩、穿林而游、踏草而嬉”的设计理念,呼和浩特市2021年以滨水型、公园型、郊野型、山地型、社区型、草原型绿道分类,搭建生态廊架,构筑生态廊道,盘活城市绿地整体经脉,建设完成了220公里高品质城市绿道,总长累计326公里,与历年建设总量相比,新增量为53.7%,整合提升量约46.2%,居内蒙古绿道首位。
“青城绿道将青山、绿水、城市、公园等生态廊道进行有效串联,通过与沿途的景点、人文景致、特色景观灯的深入融合,引导市民通过徒步、骑行的方式在城市无红绿灯穿行,深度体验城市优质景观资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构成了具有综合效益的生态绿廊,提升了呼和浩特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的竞争力。”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晓一表示,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秉承观光休闲、亲水便民、水清景美的绿色生态理念,按照一年布局提升,两年初现规模,3年建成网络的实施方案,打造“两带、三环、八脉、十一廊、二十一园、多支线”的青城绿道系统,使绿地与商业、休闲、生活等空间相互渗透、融合,共同构筑完整、紧密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不断激发城市活力。□文/图记者 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