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在全市建立以政府主导、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爱卫部门综合协调、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建成了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及医疗卫生机构等全覆盖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和专业网络,形成政府抓总、部门协同、卫健系统统筹、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21年1月,呼和浩特市被全国爱卫办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9个旗县区同步创建完成自治区健康促进旗县区,赛罕区完成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区。
在实施全民健身行动中,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推动“康体结合”“体医结合”,将医疗“治病”端口前置到通过体育健身“防病”和“治未病”,切实解决群众的健康和健身需求。建设了游泳跳水馆、体育馆及一批小型文体馆,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市区基本实现了“15分钟健身圈”,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名。2021年新建口袋公园186处,打造城市绿道220公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满足了市区居民开门见绿,有氧健身运动的需求。
在全民健身行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呼和浩特市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也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旗县区792个单位成为无烟党政机关创建单位,心理科普讲座深入到社区、中小学、幼儿园等场所,市区2849个居民小区普遍推行了生活垃圾分类。
此外,在市蒙中医院建成全市最大的蒙医治未病中心、蒙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旗县区7家中蒙医院已全部设置康复科、治未病科。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蒙中医馆全部开展了“治未病”服务。
为提升各级蒙中医院急救能力,全市公立蒙中医院全部纳入市120急救指挥系统。
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呼和浩特市从2019年4月开始建设电子健康码管理系统,目前全市已有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10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应用,已通过“青城医疗”微信公众号、医院窗口、自助机等发放渠道,发放电子健康码580万张,医院累计用码1851万人次,使用电子健康码扫码就诊正在成为青城居民的新时尚。
随着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目前,居民电子病历库、居民健康档案库和全员人口库均部署到平台上,并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实现了与9家自治区级医院、6家市属医院、10家旗县区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做到了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区域信息平台已集中整合居民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和医疗机构诊疗信息约8亿条。
呼和浩特市紧跟全国步伐,坚持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先后出台了40多项改革措施,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带量采购”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举措,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同时,呼和浩特市率先在全区建成标准化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104个,实现了疫苗接种安全可靠、全程可追溯。全市全面筑牢鼠疫防控“三道防线”,建成鼠疫监测与应急演练培训基地,有效遏制鼠间疫情扩散蔓延,严防人间鼠疫发生。为加快构建免疫屏障,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全市积极组织新冠疫苗接种,调动一切医疗资源,最大程度提高全市疫苗接种率。
首府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一项项惠民举措的落实,是呼和浩特市千方百计提高医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呼和浩特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健康呼和浩特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记者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