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内蒙古新闻网  21-10-13 10:37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正北方网

  老伴被王润梅照顾得红光满面

  王润梅照顾女儿

  她,一手拉扯脑瘫50多年的女儿,一手照顾瘫在床上20多年的老伴,用辛劳和爱意撑起一个完整的家;他,化身“保姆+保镖”,守护脑梗妻子不离不弃……在余生的日子里,让我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真爱该是如此,在一起,重要的是一辈子互相照顾,坦然地接受一切遭遇,永不言弃。

  在“九月九”这个登高赏秋、敬老爱老的重阳节,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北方新报》在内的全国20家合作媒体,发起“今天让我来陪你”重阳节空巢老人关爱计划,本报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陪伴他们,一起快乐过节。

  照顾女儿和老伴几十年王润梅想有一台“护理神器”

  已到耄耋之年,瘦小的身躯腰板笔直,一手拉扯脑瘫50多年的女儿,一手照顾瘫在床上20多年的老伴,用辛劳和爱意撑起一个完整的家……这,就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水文社区居民王润梅的故事。

  10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84岁王润梅的家,家中干净整洁,一抹阳光从南屋洒下,王润梅54岁的女儿坐在靠窗的床上,衣着整洁、头发利索,虽然行动需要人搀扶背负,但是表情安心舒展,见到生人有些不好意思,会露出腼腆的微笑。北屋的老伴刘兴格则坐在床上,体格高壮,红光满面,谈笑自如,虽因1998年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却看不出是一名卧床20多年的患者。

  “我把他俩照顾得挺好的吧?我老伴和闺女一天擦洗好几次,一点褥疮都没有。”身材瘦削却神采奕奕的王润梅伸手拢了拢耳后雪白的短发,满含笑意。10时许,是她每天从早上的照料中抽出身来的闲暇时间。

  每天清晨5时许,王润梅就像上了闹钟一样起床,帮老伴和女儿如厕、洗漱、擦洗、做早点、喂饭……一系列繁重工作井井有条,穿插进行,等到帮两个人料理完毕,时钟就指向了10时,这个时间段,王润梅可以打开电视,跟女儿一起听听新闻,然后下楼买买菜,跟街坊四邻打打招呼,随后又是做午饭、喂饭、擦洗、安顿两人午休,此时她也可以抽空眯一会。到了晚饭时间,王润梅又开始操劳一系列繁重的活计,等把两个人安顿睡下,再收拾收拾家,时间就到了23时左右,凌晨3时许再帮俩人接一下夜尿,回来接着续会觉,天也渐渐亮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忙碌有序的生活,王润梅已经度过了几十年。

  说起小女儿的疾病,王润梅不禁又涌出泪水。“当年我们都在野外进行地质探测工作,刚出生一年多的小女儿着凉发烧,没能及时得到治疗,就转成了脑炎,留下了后遗症。 ”王润梅表示,孩子虽然反应慢一点,但是心里啥都懂,为了照顾孩子,后来自己也就不再上班,在过去那个年代,靠丈夫100多元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大家节衣缩食、互相扶持,逐渐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

  “现在我很知足,老伴每个月有退休金,小女儿办下了残疾人证,其余两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也都想着我、照顾这个家,我就天天跟老伴说啊,生活没有穷尽,咱们就好好活着,每天享受来自党和社会的好政策,享受太阳、享受阳光,这不就挺幸福的么……”虽然生活简朴,王润梅却过得安宁满足,瘦小的她撑起了这个家,不仅将一老一小照顾得妥妥帖帖,还是他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虽然目前身体康健、精神矍铄,2019年以后,王润梅却明显感受到自己老了。“老伴2019年做了肠梗阻手术,目前还挂着粪袋,这对我多少有点打击,原来他还能往起站,我可以找轮椅推一推他,现在不行了,我一下子意识到他老了,我老了,我们都老了。”乐观的王润梅不经意露出苦笑,虽然只有一瞬。

  “现在感觉没以前使得上劲了,很难抱着、搀扶女儿去厕所,更别提200斤的老伴了。”王润梅表示,随着包括自己在内的全家人逐渐老去,生活中的不便也逐渐显现出来,自己一次看电视了解到有一种方便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家里移位、起坐的椅子,但具体是什么叫不上来。记者通过关键词搜索,得知这种椅子叫做“残疾人升降护理移位机”,也有“瘫痪老人护理神器”之称,能获得这样一把椅子,就是王润梅老人的唯一心愿。

  离开王润梅老人家之前,一直羞涩垂头的王润梅女儿忽然用力侧过身来,咧嘴对记者展开笑容,缓慢而努力地说:xia xia(谢谢)。

  王英才带着妻子遛弯

  电动三轮车是王英才夫妇出行交通工具

  携手55年古稀夫妻演绎“陪你变老”的浪漫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一曲《最浪漫的事》,成为不少人向往的爱情模样。这样的“浪漫”,在呼和浩特市76岁王英才眼中,就是化身“保姆+保镖”,守护脑梗妻子不离不弃。

  进入10月的呼和浩特天气开始微寒,王英才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骑上他的电动三轮车,带着74岁的妻子潘兰变来到宝尔汗佛塔广场遛弯。在王英才搀扶下,潘兰变可以慢慢走路,看看周围的风景和广场上锻炼身体的人群,身体得到恢复的同时,心情也跟着舒畅了许多。

  “全凭他呢,没有他的照顾,早就没有我了。”说起一直照顾自己的王英才,潘兰变害羞地笑起来。

  一个多小时的锻炼结束,王英才再次骑上电动三轮车,向家的方向驶去。

  在玉泉区西菜园,王英才夫妇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小小的房间里干净整洁,生活设施齐全。一进门,王英才就忙活起来,烧热水、削土豆……

  “我现在是她的保镖和保姆,出门负责保护她,别磕着碰着摔着,回家负责烧水做饭,别渴着饿着累着……”王英才看了一眼坐在炕头的潘兰变,大笑着说道。潘兰变听到这话,也忍不住跟着大笑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立即充满了欢笑,洋溢着温馨。

  王英才和潘兰变是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1966年,两人经人介绍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一儿两女。年轻时的王英才曾在村里担任村主任、村书记等职,平时忙于工作的他很少照顾家里。1975年,王英才成为了一名党员,更是把工作放在了首位,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家务都是妻子一人承担。

  55年来,两人互相帮扶,互相包容,虽然也有吵闹,但很快就能互相谅解。退休后,老两口追随儿女们的脚步,来到呼和浩特市居住。但由于老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不同,老两口主动提出要自己租房子单独居住,这样既不给儿女添麻烦,自己也过得舒心自在。

  可就在2015年的5月份,妻子潘兰变突发脑梗病倒了,并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7种疾病,这让潘兰变一下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吃饭需要人喂,卧床不能行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当时已经70岁的王英才承担起了当丈夫的责任。为了让妻子尽快好起来,王英才经过四处打听,听说中医调理很有效,他便带着妻子求医,在中医的调理以及王英才的悉心照料下,潘兰变的身体慢慢好转,现在吃饭不用喂了,大小便能自理了,只是行动还是不利索,时刻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

  王英才告诉记者,为了让潘兰变的身体好起来,他每天都坚持陪她锻炼身体,现在一日三餐都是他做,不但要照顾好妻子的身体,还要照顾好她的情绪,两人一路走来不容易,照顾她是必须的。现在的他们,夫妻恩爱,儿女孝顺,虽然生活上因为医疗费用的支出有些拮据,却也幸福。

  临行时,王英才笑着说;“姑娘,把你相机里的照片洗出来送给我吧,我留个纪念。”文·摄影/记者 郝儒冰 马丽侠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