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面馆,这面馆名字起得霸气,可坐落的地儿却实在是有点寒碜,位于一个菜场内,而菜场呢,位于东南沿海一个小岛上。这是岛上唯一的一个菜场,很简陋,还未进门,一股浓郁的海腥味已经扑面而来,地面湿哒哒的,汪着一滩滩污水,得踮着脚尖走,还得随时提防着哪个摊贩动作过大,溅你一身带咸腥味的水。
菜场大环境如此,这老虎面馆的硬件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是靠菜场内墙的一间店铺,半隔断成两间,见缝插针地摆了七八张粗陋的桌子,居然座无虚席,把个小馆子塞得满满当当。后厨也不隔开,倒成了时髦的开放式后厨,一位脸被炉火映得红扑扑的壮实大嫂,正立于火光冲天的灶台前,挥刀舞铲翻炒腾挪,在这逼仄凌乱油烟呛人的空间里,竟颇有几分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
来这儿的食客挺怪的,没一个是空手而来的,每位食客的手上都拎着只一路滴着水的塑料袋,一进门就径直往后厨走,那儿另有位大嫂,接过食客的袋子,哗地倒进案几上一字排开的不锈钢盆里。忍不住好奇地探头过去,一只张牙舞爪的梭子蟹;或是几条黄灿灿的梅童鱼;也可能是几尾红彤彤的野生大对虾;还有可能是一只粉色的大鱿鱼;也有量少品种多的,一把蛤蜊、几尾虾、一只花蟹……
原来这间面馆只提供面条、蔬菜、作料,和加工服务,而主打的海鲜则需要你自己到菜场的摊位上亲手去挑,这海岛上的菜市场,卖得最多的,自然是海鲜,想吃什么海鲜面就买什么海鲜,倒是随心放心,丰俭由人。所以这儿只做早上和午间的生意,到了傍晚,卖海鲜的早早收了摊,这面馆,自然也就跟着下门板了。
食客这边厢摊位上挑好喜欢的海鲜,掉头就拎进面馆,大嫂接过来,边麻利地收拾清洗,边大声问要宽面还是窄面,粗粉还是细粉,要炒的还是汤的?至于搭配的蔬菜,不好意思,这儿只有两种可选择,青菜或雪菜!海鲜面主要吃得就是海鲜,配菜真的仅仅是配菜而已,太过花哨容易喧宾夺主。按岛上原住民的吃法,连用青菜来配海鲜面也不算地道,大多数食客还是觉得以腌制过的雪里蕻为绝配,雪菜的咸鲜,更能吊出海鲜的鲜头来。
没过一会儿,另有大嫂就端了一只巨大的面碗上来,嗯,这儿从大厨到杂工到服务员,全是脸上有着常年海风吹拂留下粗
砺痕迹的渔家大嫂。而比巨大面碗更醒目的是面条上的那只梭子蟹,足足有斤把重吧,几乎盖住了整个碗面,那对怒张的大钳子和八只爪子伸出了碗沿,虽已被煮得通红,仍保持着张牙舞爪宁死不屈的生猛状态。是的,这儿的海鲜面就是那么张扬跋扈,简单粗放,仗得是食材本身的新鲜味道。
来这儿吃面的多是岛上的渔民,长年在海上漂泊,风口浪尖讨生活的渔民,难得上岸来的日子,要悠悠闲闲舒舒服服地过,即便是早餐和中餐,也不容敷衍糊弄。精挑细选几样自己喜欢的海鲜,裤子后兜插一小瓶二锅头,进了自家门似地进了面馆,把装了海鲜的塑料袋递给大嫂。几位老友,围坐一桌,咪几口小酒,嗦嗦面条,啃啃蟹腿,吮吮鱼刺,剥剥虾壳,侃侃大山……简简单单的一碗面,愣是吃得风生水起,活色生香。
老虎面馆里几位渔家大嫂的丈夫,出了海,再也没回来了。女人丧夫,在这海岛上,并不是什么新闻。一起出海讨生活的兄弟们帮衬着开了这家面馆,又帮衬着常来吃面,这面馆,就这么热火朝天地开了下去,就像这再寻常不过的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总得热气腾腾地过下去。
突然,觉得这看似无厘头的店名,倒也是名副其实。文/王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