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一年,下了记忆中最大的雨,查干淖尔大淖尔、小淖尔,壕赖骆驼海子都涨满了水,直至整个草滩的边缘,台格庙的一道桥被河水冲垮。我们怀揣着青春的迷茫和梦想,从乡镇的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
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校园里的好些地方还汪着水,宿舍前的花坛里,蜀葵花零零散散地开着,无人打理,任由开放,像野生的一样,那时,我们都叫它“大出气”。
开学第一天,记得是下午点的名,教室里挤满了人,当时还没有搬进桌椅,大家都站着听田老师点名,结果点到最后也没有我的名字,后来问田老师,他说,那个没人答应的杨二军就是你。以致后来,张树军,徐志文,蒋卫兵他们还经常开我的玩笑。那时,作业本上流行让写字好的同学写名字,我二哥说,你的名字容易写错,写成杨维军吧,直到现在,我档案和身份证上的名字都是不一致的。
那时,我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最大的城市就是阿镇。初到乡镇,对于我们成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仿佛也到了城市,有了瞬间开阔眼界的感觉。而从台格庙小学上来的高云,赵健,蒋丽,张丽,高秀珍,罗瑞等同学,不像从村里来的同学对新的学校和老师那么陌生和拘谨,显得落落大方得多,现在还记得,高云走上讲台写粉笔字的样子,当时他穿着深灰色的西服搭配着白衬衫,字写得行云流水,颇有一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后来,苏宏伟每天照着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练字,这是我对书法这两个字或者说对书法艺术最初的印象。
那时,升到初中感觉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多数时候不再玩小学时的游戏,比如说“踩鸡蛋”“空军陆军海军”“打方块”等全靠体力取胜的游戏。对于学习,我想大多数的人和我一样,没有目标,漫无目的,我甚至读到初二上学期的时候,都没有明确的考高中、考中专的目标和动力,感觉学习就是按部就班的流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印象中,大多数的老师也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课本之外的世界,涉及的少,引导的少,哪怕
画一个大饼也好,但是,没有。可能,在那样一个闭塞的环境里,老师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也知之甚少,缺少亲身的体悟。
记得,那时的冬天是极其寒冷的,我们的宿舍在老师办公区的第二排,是以前小学的教室直接当宿舍用的,没有经过改造。窗子上的玻璃打得七零八落,一到冬天,四面通风,寒风从玻璃的缝隙和打破的地方涌进来,宿舍里虽有火炉,但烟道不通,一点着,四处冒烟,我们大多十三四岁的年纪,没有疏通烟道的想法,宿舍里冻得像冰窖一样。很多时候,饭盒里晚上倒下的水,第二天起来全结成了冰,需要放在火炉上化一会儿,才能倒出来。最冷的时候,几个人挤在一个床上,盖两床被子睡觉。早上6点多起来跑操,冻得不行,有好几次,躲在床底下,被教体育的王平老师揪了出来,抓了现行。
对于我们所有的人,可能初中时住校生的伙食是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每到秋天开学,父母赶着骡车,驴车,开着拖拉机把加好的黄米、腌好的酸菜拉来,统一交到学校,集中倒入粮仓和菜窖,油是不用交的,学校统一采购。所以大多数时候除了馒头和米饭有变化,菜常年四季都是酸菜,没有肉,油也少得可怜,由于各家各户的菜堆积在一起,大概每年过了春天,菜就有了异味,难以下咽,甚至不可描述……有一年,亲眼看到后勤的梁老师用电网打老鼠,足有四五十只之多,全是“滚山老鼠”,有小兔子那么大。更多的时候把自己带的炒米,油渣渣当做主食。偶尔,有同学泡方便面,感觉极为奢侈,余味绕梁,三日不绝,有很多次,流下激动的口水……
临近放假的前几天,是学校里最乱的时候,记得当时流行一句话“放假了,人乱了,打烂脑袋也不管了”,每到这种时候,我们这些没有“保护伞”的同学,心里都有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那时,刘玉堂老师经常组织31班的同学和社会上的小混混打架,为学生打抱不平,或多或少,有一些羡慕,或者向往的感觉,五味杂陈……
记忆中,学校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操场上的单杠双杠,和学校西南面的沙梁,很多时候,以背书的名义,散步、谈天说地、闲聊吹牛逼……还有的同学在南沙梁的小树上,用刀子刻下喜欢的女生的名字,现在,那些树应该都长成了大树,那些刻下的名字,不知模糊了没有。有几年的夏天,我们结队去台格庙一队的坝上耍水,酣畅淋漓,毕业时很多人还在那里照相,崔文清不知用的什么技术,半个身子在水里的照片,很多同学都照过,还有项军,刘丰耀他们像站在云朵上一样的照片,仿佛冒着青春的热气,现在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转眼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
每当回老家经过台格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记忆的闸门,在不经意间触发。同学,总是把你想起,谁上课时揪了你的头发,谁的手掌像鸭掌一样能反折成90度的角,谁因为抢吃猪肉烩粉条子打了架,谁常常甩起青春的长发,谁让我代笔写过情话……都仿佛定格,刻录在脑海,存在记忆的U盘,历久弥新。
前天,我给老慕发微信,我说同学聚会,你蹭蹭报名,你这么红火的人,至少是我们青春的调料,同学聚会不能没有你,没有你就像炖羊肉没放红葱,吃猪肘子没有蘸蒜。是的,无论那些调皮捣蛋,幽默风趣的同学也好,还是和我一样,表面上波澜不惊,默默无闻的也好,我想,大多数的同学,即便没有给大家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没有说上几句话,但在内心里,大概都是汹涌澎湃,心潮起伏的吧!
同学,是一个与青春俱来的圈子,一个与成长俱来的圈子。如果说,亲情流淌的是一脉相承的血液,那么,同学情,流淌着的是共同成长的青春和回忆。你的青春里有我的记忆,我的青春里也有你的痕迹,我们一起分布见证共同的成长轨迹,组成一个牢不可破的,青春的“区块链”。
文/杨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