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仅是考点,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随着语文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学生及中小学教师、家长都表示,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梳理汉字源流的系统性资料,以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参考。“少儿说文解字”应运而生了。
我们熟知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书于1800多年前,是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书,而“少儿说文解字”是继《说文解字》之后,对常用汉字逐一从源头以及发展演变进行讲解的普及性读物,它系统地梳理了现行常用汉字,而且系统地呈现每个汉字的主要发展脉络,可谓是写给孩子的“当代版说文解字”。
“少儿说文解字”这套书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3500个汉字按部首编排,分为“字的由来”“字的演变”“字里字外”三个板块,结合插图,深入浅出地讲述汉字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成今天的音、形、义,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引领读者掌握造字规律,正确使用汉字,提升母语使用能力。
“少儿说文解字”这套书的主编张一清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统编语文教材主要编写专家。近年来,他还作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风云会》《奇妙的汉字》文化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频频出现在电视和网络节目中,以其渊博的学识,轻松幽默的讲解,赢得大众喜爱。另外两位作者富丽和陈菲也都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专家,长期从事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工作,参与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GF 2002-2016《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的研制和起草,以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大项目“国民语言教育大纲研制”工作。他们通过大量的考证、辨析,从策划到成书,花费5年多的时间,力求将更准确的汉字知识传递给读者。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的重视,掀起了“汉字热”,也带动了汉字类知识读物的出版,这固然让人欣喜,但同时也让某些有疑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得以传播。这些错误主要是对汉字源流的解读不全面或者不正确。例如有人把“天”的源头解释为“大”字加一横,意为人头上顶着天。其实,“天”在甲骨文中写成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头部非常突出。它最初的意思是“头”或“头顶”。这个意思现在仍然保留在个别词语中,比如说,我们把人或者某些动物头顶部分的骨头称为“天灵盖”。而“天空”则是在“头”和“头顶”含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每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古人的风俗、习惯、思想、智慧,汉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少儿说文解字”通过解读汉字,力图为孩子搭建一座有着丰富藏品的“汉字博物馆”。让孩子透过汉字,触摸历史,感受传统,品读文化,乃至修养品行。比如,“夫”在甲骨文中下部是“大”,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的形象;“大”上面有一小横,表示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合在一起,指的是成年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是成年的标志,一般要举行“束发加冠”仪式,把头发用簪子盘成发髻,戴上帽子,“夫”的字形刚好反映了这种传统。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夫”,用的正是它最初的意思,这句话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古诗文中,常常可以见到“姓氏+夫子”的形式,表示对男子的尊称,比如“孔夫子”是对孔子的尊称,这又体现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思想。
正如作者在后记里写到的那样:“每个汉字都源来有自,它的源头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也理应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基因。汉字身上有着浓重的中华文化印记,这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一定愿意感受的精华。”“少儿说文解字”第一辑现已上市,分为《横竖撇点汇成字》《人多力量大》《沃土青青草》《门口有座山》《远方的家》《木林森》6册,涵盖1737个常用汉字。它既是当代语言文字工作者、教育者向仓颉、许慎等先贤的致敬,也是他们送给当下小读者的一份轻松又厚重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