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红星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扬帆”乐团在团长徐靓老师、艺术总监祝玉刚老师(内蒙古提琴协会会长)的带领下,于2023年4月19日下午来到了作为二中共建校本课程、研学实践活动基地的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进行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挖掘和提升乐团团员的艺术潜质和艺术鉴赏能力。
“扬帆”乐团成立于2022年7月28日,是我市也是自治区首个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管弦乐团。乐团是在二中相关领导的精心关怀下、内蒙古提琴协会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组建的。乐团由原校乐队、有艺术兴趣特长的在校生及部分校外热爱音乐的中小学生组成,目前乐团有团员60多人。
来到艺术剧院大厅,负责本次接待工作的交响乐团副团长杜青峰老师,对交响乐团的发展历程,给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成立于1985年,是在原内蒙古歌舞团管弦乐队的基础上,在音乐大师李德伦的倡导下成立的(首场音乐会演奏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当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演奏员,正是现在“扬帆”乐团的艺术总监祝玉刚老师)。
按照研学活动的安排,同学们将首先观看艺术家们的排练。当同学们进入内蒙古交响乐团排练大厅时,见到这些经常在舞台上才能见到的演奏家们(演奏),内心无比激动,莫大的荣耀感油然而升。
在观看乐团排练时,所有同学都醉心于各位演奏家的演奏当中。这种音乐的享受,用语言是无法描述的,可以讲,这次观摩在他们的内心引起了很大的震撼。
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向交响乐团的老师们提出了在演奏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困难,包括怎样练琴(音准、音色、节奏),怎样练好琴,怎样与乐团的其他伙伴们练习合奏等。乐团的演奏家们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一一做了解答。随后,艺术家们现场为同学们演奏了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部分音乐,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及聆听艺术家们的现场演奏,同学们了解了交响乐,知道了各个声部在交响乐中的作用,了解了每个演奏员的位置。交响乐团的老师们又分声部给同学们做了演示,同学们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启发和感染。
同学们感慨地说:我们来到了音乐的世界,知道了什么叫交响音乐。原来他是源于古希腊语,意为“一起响”。基于此,我们每一位“扬帆”乐团的同学,在生活及学习中应互帮互爱。在乐队排练中,应尊重乐团老师,为了乐团的整体效果应“收敛个性,彰显共性”。更进一步说,通过乐团不断的磨合与锤炼,使乐团成员们不仅能收获演奏中的技巧,还能更加接近彼此心中的音乐世界,与一群同样热爱音乐的小伙伴们,遨游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中。
此次研学活动紧紧围绕着“青春、靓丽、使命、奋进”为主题,旨在展现当代中小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远大的理想抱负,鼓励我们这些中小学生,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的结合起来。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
笔者认为,“扬帆”乐团的成立将开创名校与专业协会合作的先河,必将为内蒙古地区艺术教育及研学实践活动起到引领作用。今后,学校还应挖掘社会的各种潜力,促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好,身体好,同时把游学和研学做为补充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应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型的栋梁之才,才能不愧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希望。
研学活动最后,祝玉刚会长代表全体研学同学,对交响乐团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奏表示了感谢。同时他表示:我们辅导团队的老师们,将继续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服务),这是我们的初衷。学校领导及辅导老师,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工作核心。下一步,乐团将会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青春的曙光。
作者简介:乌红星,音乐高级教师,九岁师从达日玛学习马头琴演奏,1978年入内蒙古艺术学校(现内蒙古艺术学院)器乐班马头琴专业学习,1980年毕业留校任马头琴专业教师,1982年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理论作曲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任音乐教师,后因工作需要调呼市教育局工作。
摄影:靳颜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