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启元(作家、评论家)
从《清明上河图》到《上元灯彩图》的出版,时隔八年的时间,作者宋方金携新书归来,他对新旧事物融合创新拥有了一种难得的前瞻性,若说他是一名文人,他更像一名脱口秀演员;若说他是一名脱口秀演员,他还是一名文人。在书画历史价值上,《上元灯彩图》(无名氏作)是一幅足可与《清明上河图》(张择端作)相提并论的风俗画,画中约有两千多个人物,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文学作品价值上,宋方金的两部作品语言洗练、风趣与荒诞,即有内在精神品质,又有外在的洒脱气度。小说《上元彩灯图》写的是两位书生张元伯、孟俊郎为了一个约定,跨越生死人鬼界限的故事,其实,小说文本建构的过程就是绘制“画作”的过程。小说的简朴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还有日常生活的从容,这也是作者对古典哲学的告白,朴实和诚恳使他的创作独树一帜。小说内在力度支持了它的叙事速度。速度的美学也是作家和时代的一种关系定位,作者把小说写出了纪录片的“文献感”,他像历朝历代的采诗官,取各家之风,用以兴观,人魂重逢,自是春秋。而这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鸳鸯蝴蝶派的创作风格,虽为小说,实为文化考古,它从现场观察,即时感受,生发“自我叙事”,历史引类,游戏笔墨,备人消闲。同时,小说具有丰富的戏剧的元素,不得不说,宋方金也是一名出色的戏剧影视编剧,在戏剧文本结构的处理上别出心裁。当张元伯和孟俊郎终于在南京夫子庙如约相会时,让人仿佛看到舞台上绚烂的舞美设计,概括出人与魂的时空交集。当然推理叙述是一个作家的素养,让小说中生发着揣测,想象与图景。当记忆出现空虚,无法按图索骥时,知识就开始登场。在第十五章《又一处瘟神庙:九连环》中,孟君郎与吴承恩、老山贼、小山贼交谈的话语中,人物光怪陆离,令人称奇。读罢此部小说,不得不让人想起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它是奇谭,也是现实。虽围绕“奇谭”两字做文章,但打破了传统志怪故事的固有思路,在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立足当下,对经典故事进行新的解读。文学是变化的,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不同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文学形式。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将“生与死”“虚与实”“善与恶”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投射到作品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题的思考,如孟俊郎与张元伯因为玉灯这个姑娘存在了情感竞争,又如张元伯与孟俊郎五百年后上元彩灯夜之约,再如疫鬼给张元伯讲故事等情节,这种“戏折子式”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拉近了同观众的距离,让人在会心一笑或低头深思时,与作品产生情感共振和思想共鸣。网络时代的各个方面都在提速,一辈子仿佛活出了三辈子的效果。可是,慢一点,回头再看看小说《上元灯彩图》,它多视角、多维度展现出中国美学,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停留在故纸堆里的回忆,带着创新思维、时代眼光去发掘,就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而小说《上元灯彩图》就是一种成功的创作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