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刺绣以其精细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9月11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78岁的非遗传承人查汗德格德老人,给大家展示了她绣在绸缎上的《江格尔》十二英雄赞,为传统非遗技艺注入了新活力,为保护和传承北疆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刺绣作品江格尔十二英雄赞的封面。
《江格尔》史诗描述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家园而同邪恶势力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史诗渗透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奋斗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06年,《江格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的《江格尔》十二英雄赞主要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这次查汗德格德老人利用7个月时间将其以文字形式刺绣在绸缎上,绣出5.22米长、0.37米宽的刺绣作品,使得这一经典之作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查汗德格德老人和她的刺绣英雄史诗作品。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到了《江格尔》史诗,我就有了创作刺绣作品的想法。”查汗德格德老人说起了创作的初衷。
为了把《江格尔》十二英雄赞绣出精品,她耐心细致地研究并多次实践,将故事情节巧妙地融入到刺绣作品中,这些精美的文字,既展现了她高超的技艺又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刺绣过程中,老人精挑细选用线颜色,最终确定白色和黄色线条一段一段循环刺绣,让作品显得字迹更清晰、看起来更舒适。她认为,白色代表纯洁、端正、正直,黄色代表希望与活力,这样的色彩运用能很好地表达故事的情感和气氛。
刺绣作品上精美的文字。
把《江格尔》十二英雄赞绣在绸缎上,是一项极其耗时耗力的工作,但老人却乐此不疲:“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点贡献让我感到满足和自豪。我还会继续刺绣创作,让更多的文化元素通过我的手绣进绸缎、绣进人们心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北疆文化。”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雪莲
鄂托克旗融媒体中心记者:色音毕力格 额尔德尼塔娜
新闻编辑: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