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辽代金花银龙纹“万岁台”砚盒,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辽代龙纹文物的使用者有贵族、平民、佛院僧人等,由此可见是一种使用广泛且深受喜爱的纹饰。我不仅是辽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也是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为研究辽代历史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来自“万岁台”金花银砚盒的自述
文物详解
辽代金花银龙纹“万岁台”砚盒,1992年出土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该砚盒长18.4厘米,宽11~13.6厘米,高7.6厘米。捶揲焊接成型,錾刻纹饰,抛光、鎏金。砚盒由砚盖、盒身、石砚组成。砚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石砚置盒中。砚盖平面略呈梯形,盝顶。现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万岁台砚》一文中记载:金花银龙纹“万岁台”砚盒盖正面为栖顶式样,凹凸有形,错落有致。下端錾刻波涛,翻滚奔腾,蓄势待发;中部横冲腾龙,曲身回首,虬髯飘逸,极具视觉冲击力;三枝立莲穿绕于龙身,其中一朵盛开,经龙嘴衔立于龙头顶部,花蕊之上竖刻“万岁台”三字。
錾花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到唐代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工艺精湛的传统技艺,辽代对其进行了传承和借鉴。
此砚盒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金花银是银器制作工艺的一种,先在银器上錾出图案,后在图案上鎏金,这样既突出了图案,又产生了黄白相间、相互映衬的视觉效果,工艺虽显繁缛,但可使银器富丽堂皇,富有立体感。
监制:李中锋
文案/制作:杨苏雯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