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北国风光

阴山印象

​阴山云海 史学智 摄  

  □于丽红

  时常幻想阴山的雄伟与壮丽,可这次出了呼和浩特,一路与雾色笼罩着的、连绵不绝的山脉肩并肩行驶时,我却不知这如影随形的、巍峨的山峦正是阴山。还是同行的老师解惑,我才恍然大悟,我已来到了阴山脚下。

  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中部,蒙古语为“达兰喀喇”,汉译为“70个黑山头”。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无数大小山体被它所包揽。可是,在亿万年前,今天的阴山山脉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阴山山脉亦是如此。阴山山脉南北坡地形差异巨大,也正是这样的地形差异,才孕育出了历史悠久的阴山文明,巍然屹立于北疆大地之上。而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阴山则是它的忠实守护者。

  云,悠然飘荡,为阴山披上了梦幻的薄纱。空气中浓郁的植物气息直入肺腑,我感受着车窗外的微风,仿佛听到来自远古的呼唤。我看到身穿兽皮裙的牧羊姑娘赶着羊群缓缓向我走来,牛角号吹起的山坡上,光明的焰火正在熊熊燃烧。此时的阴山,仿佛是跨越千年的老朋友,正穿越时空与我对话,让我沉浸在古老的诗意与雄浑的自然之美中,挣不脱,出不来。

  抬眼望去,巍峨的阴山如一道巨大的屏障横亘在天地之间。它沉默而庄重,带着岁月沉淀的沧桑与威严。起伏的山峦,有的陡峭险峻,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舒缓绵延,似巨龙卧于大地。裸露的岩石历经风雨侵蚀,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形状,仿佛是大自然用刻刀精心雕琢的杰作。

  历史上的阴山,山势峻拔,林木茂盛,是百鸟乐园、野生动物的庇护所。

  留存至今的阴山岩画,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远古的阴山。

  公元5世纪,巴彦淖尔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发现,并在《水经注》中做了详细的记录。20世纪70年代,阴山岩画再次被发现,才有了现代对阴山岩画的全面考察和研究。阴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境内。乌拉特中旗的呼仁敖包山附近、地里哈日山及周边区域、磴口县的北托林沟山地、乌拉特后旗的大坝沟口西畔等地,是阴山岩画的集中分布点。在这些地区的沟壑石壁之上,一幅幅古老的岩画诉说着往事。当你凝视那些神秘的符号和图案时,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把你拉进阴山的史书之中,古老的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画卷就会在你眼前徐徐打开。他们或祭祀,或祈福,或狩猎,或放牧,或采集植物,其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理想与追求,都透过这些岩画展示给千年后的我们,毫无保留。

  广袤的原始森林里,晨曦透过林间的缝隙,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一群鹿儿聚集于林间,悠然自得。它们身姿矫健,为首的雄鹿昂首挺立,美丽的鹿角枝丫般伸向天空。忽然,它引颈长鸣,呦呦之声清脆悠远。树叶沙沙作响,野花野草摇曳着身姿。面对如此美景,牧羊人拿起尖利的石头在岩石上刻下了这幅永久的和谐画卷。这应该是岩画最初的样子,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在岩石上作画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叙述一些事情,并且能长久地保存下来,于是一些有意识的创作和记录就逐渐多了起来。

  阴山岩画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它形象生动,充满了原始的魅力,其线条简洁,极富表现力,展现了远古先民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对于研究古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阴山岩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世界。同时,专家们还发现,阴山岩画与其他地区的古岩画既相互印证,又互有补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性,具有深远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

  阴山岩画记录着的历史,或成为传说,或湮灭在岁月长河之中。而现在的阴山,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传奇。也是因为有了阴山山脉,才有了不一样的河套地区。

  阴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夏季干热气流的侵袭,调节了局部气候,使得蒙西地区的气候相对温和。温和的气候,造就了阴山脚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这里的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又因阴山山脉的地形多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也为多样化的农牧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熟知地理的朋友都知道,阴山和黄河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好伙伴。

  横亘于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黄河则在其南侧奔腾而过,它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系。阴山的雄浑与黄河的波澜壮阔相得益彰,黄河宛若一条金色的丝带,穿梭在广袤的大地之上,阴山就像忠诚的卫士,默默地伫立一旁,二者相傍相依,缺一不可。它们既有山峦的刚毅,又有河流的灵动与温情,成为我国北方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如果单从地理上讲,阴山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北方风沙对黄河流域的侵袭,减少了泥沙流入黄河,对黄河河道的稳定起到了间接的保护作用。阴山在河套地区所构建的相对温和的气候环境,加上黄河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再加上现代农业科技的加持、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广泛应用、优质种子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手段等,都为这里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河套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种植一年一季,土地有漫长的冬季修整。因此,这里的农作物能够更多地积累养分,提高品质。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阴山脚下产出的小麦、大豆、玉米、番茄、葵花、辣椒等农副产品口感好,营养丰富。正因如此,才有了河套地区现代农牧业的飞速发展。

  我注视着依旧雄伟的阴山,它宛若一位沉默的巨人,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它的脚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取代了传统农业,智能温室里蔬菜瓜果鲜嫩美味,无土栽培技术让农业插上了翅膀。曾经的牧羊曲,也因优选杂交、胶囊信息跟踪、产品打码溯源等技术的应用,加入了现代高科技的音符。曾经宁静的草原,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的魅力。阴山脚下的敕勒新韵,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曾几何时,阴山和它脚下的敕勒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听同车的老师讲,巴彦淖尔段的阴山上,总有大群大群的飞鸟聚集,它们时而高飞盘旋,时而俯冲而下,身姿矫健且优美。这些吉祥的鸟儿,宛若精灵,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它们的翅膀划过长空,发出悦耳的声响,它们的鸣叫清新动人,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和声。这些灵性的飞鸟为何会聚集于此,人们不得而知。我想,定是这方热土独特的气质吸引了它们在此驻足,久久不肯离去。

  徜徉在阴山南麓,脚下的土地坚实而厚重。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力,它们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长,见证着四季轮回。远处,不知名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这溪水,或许就是几千年前敕勒川上流淌着的生命之泉,它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后,回归黄河母亲的怀抱。

  坐在飞机上,挥手告别阴山时,我还在想我的阴山印象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我最初的印象是古诗词里壮丽秀美的阴山大写意,那么岩画里的阴山就是古朴的远古浪漫主义再现。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厚重和历史的温度,每一道刻痕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似一座永恒的丰碑,铭记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和期待。

  那么现在的阴山呢?现在的阴山就是一首抒写现实主义绿色诗篇的嘹亮长歌。它不再是孤独的守望者,而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见证,它以坚定的姿态,展现着绿色发展的力量。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