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有一家通古斯鄂温克美食店。这家店不仅是当地一处美食打卡地,更是一座承载着15年民族文化记忆的宝库。自2010年创立以来,它凭借极具鄂温克民族特色的烘焙食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慕名而来。
3月31日记者走进小店,店主斯日格玛正专注于制作鄂温克面食。她的双手在案板与面团间灵活游走,每一个动作都娴熟流畅,眼神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斯日格玛向记者介绍,鄂温克族传统美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像塔勒甘霓泽博梯勒这种纯天然风味的面食,种类多样、口味独特,是鄂温克人在漫长的狩猎与游牧生活中孕育出的特色美食。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面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这不仅是对陈巴尔虎旗长期致力于文化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像斯日格玛这样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文化传承人的巨大鼓舞,也必将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关注非遗,投身非遗传承事业。
近年来,陈巴尔虎旗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举办“多彩非遗彰显北疆文化之美”文创及旅游商品设计培训与展示、非遗刺绣作品展、“朵兰格尔”茶点摆台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活动,真正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为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截至目前,陈巴尔虎旗已成功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16项、呼伦贝尔市级26项、陈巴尔虎旗级29项。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88人,其中国家级2人、自治区级19人、呼伦贝尔市级34人、旗级88人。此外,陈巴尔虎旗的传统工艺也大放异彩,鄂温克族服饰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蒙古包制作技艺、通古斯鄂温克木质四轮车制作技艺、索海固图勒制作技艺入选为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不仅串联起了文化传承的脉络,更是北疆文化最生动的注脚。陈巴尔虎旗始终把非遗保护置于文化发展的核心位置,积极探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路径,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光芒。
下一步,陈巴尔虎旗将全面搜集整理旗内各项非遗项目,系统地摸清文化“家底”,助力更多项目冲击更高层级的非遗名录,提升其知名度。同时,将大力开发非遗进景区项目,丰富景区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可新
陈巴尔虎旗融媒体中心记者:白斯琴 敖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