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北国风光

大河金梁

​黄河变绿的地方 建中 摄

  □王建中

  我曾出入大雪纷飞的黄河准格尔大峡谷。聆听天籁之音,仿佛沐浴苍穹的洗礼。出入山河,却找不到一句合适的修辞。美总是让人失语。

  大雪中,冰层下,峡谷一刻不停地上演着亿万年不变的故事:水与石的较量。山水之间,矛盾与统一,安澜既和谐。

  大雪的覆盖,让我们更确切地感受到黄河的神圣、庄严和肃穆。大雪像一个随形赋意的模具,将这段冰清玉洁的山河浇铸出来。这是黄河最深邃的造型和意象,彰显于最古老的河道之上。

  30多年前,就是这样一个雪天,我与准格尔大峡谷邂逅了。无须讳言,这个邂逅是彼此发现。九曲九折,并非虚言。从空中俯瞰,形为巨龙,人们称之准格尔大峡谷,谓之黄河三峡:龙口、龙脊、龙垂。

  这是个有寓意的命名。大风景有大确立。因为久远和孑立,所以它高古,有幽深完美的身段。躲在深闺,愈是绽放,亦越发孤绝。不是所有的造化都可以恩惠于我们。历史上,诗人抑或地理学家的一只脚也迈过了它的门槛,却始终未落下,均没留下只言片语。它的大气象成了它的大寂寞,无意间保存了中国山水诗的一处大场域。这是一片尚未开垦的诗词的处女地,呼唤诗人们的黄钟大吕。

  如果换一个视角,你可以看到一个天造地设的造型,也是一个姿势。这是大地的杰作,形若乾坤,迹似禹工,如同篆书“州”字。

  准格尔大峡谷赋予了黄河中游一个不同凡响的开篇。以其恢宏的气势,九曲往复,回肠荡气,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黄河准格尔大峡谷是中原与草原之间最明显的界标。穿行于准格尔大峡谷,这里的岩石、流水、小道,甚至小草,无一不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将我们带回数千以至数亿年前。

  这是中国大地貌第三阶梯上一个显著下沉。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太行山脉,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河流经准格尔200余公里,蒙、晋、陕接壤区黄河沟谷相连的嶂涧,都可归入准格尔大峡谷的地理范畴。

  黄河准格尔大峡谷的人文意蕴可归纳为——

  大河上下: 黄河上中游分界点。土默特平原豁然开朗,高天厚地,蒙、晋、陕缘河均土,到准格尔,大河分水,泾渭分明。一河澄碧,山呼水应,构成一幅油画般的山水胜景。

  均河分土: 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峰峦叠翠,绝壁悬崖,断岸千尺,双峰争峙。准格尔大峡谷集中了雄、奇、险、绝的自然风光。长城蜿蜒起伏于峡谷悬崖之上,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河出其间,九曲回折。鸟瞰黄河,连续数个S形的大弯,蛇盘虫落,大河深深地嵌入地壳之中,形似乾坤。峡谷两岸“巨墙”横列,壁立百仞,移步易形,有表里山河之谓。

  带砺山河: 晋、陕大峡谷起始地。准格尔大峡谷千古安澜,一如既往,美丽如初。草原似乎还意犹未尽,绵延的黄土就扑面而来,几十米高的陡坡刀切斧断般,黄土高原赫然挺立。黄河迤逦而过,长城与草原紧紧依傍在身边。

  鸡鸣三省:天下西口。古道天成,蒙、晋、陕三地分水,一河两岸,山环水复,草木繁茂,天地安详。黄河映长城,莲花鉴古今。古渡宁静,洋溢着一种和谐的气氛。往昔的气息犹存,逝去的时代似乎还顽强而执拗地保留在文化、民俗、地理的面貌中,固守在时光的深处。

  人类文明前夜史迹:迄今为止,中国北方地区还没有发现一座比寨子圪旦更早的石城遗址。这是集防御与宗教为一体的原始社会晚期古人类聚落遗址,居住在这里的古人,拥有凌驾于其他部落之上的特权。高高的祭坛,坚固的石筑围墙,五千年时光的洗涤,依然屹立于黄河悬崖之上,生动再现了鄂尔多斯人类文明前夜动荡、激昂、神秘的社会状况。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美学精神,更是一种天人合一世界观的早期形态。

  长城内外: 黄河与长城并行。黄河两岸尽兄弟,长城内外皆故乡。黄土、黄河、长城,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经典意象。长城黄河相伴而行,大河上下、长城内外,荡气回肠的交融,成就了漫瀚文化,仿佛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精神象征。

  中流金梁: 大河十二城。千里通波,一城锁河。榆林会盟,隋炀帝曾在这里写下著名的出巡诗《示从征群臣》;西口开禁,清康熙皇帝结束百年封禁,轰轰烈烈的“走西口”运动由此开埠,最终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人口大迁徙。康熙皇帝在这里运筹帷幄,制定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方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并留下数首政治抒情诗。自秦汉至明清,一路筚路蓝缕,榆溪塞、榆关、金河,皆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地标。胜州城名闻天下,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的滥觞之态。唐诗宋词浸润之地,蕴积深厚。

  蛇曲奇观:山虽不高,骨架却凝重,峰峦互倚,极为阔大;沟亦不甚陡,却纵切谷底,断涧危崖,壁立峰直,井然有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河开合急骤,与峡谷的折沉犬牙交错。山河相守,天地呼应,把数亿年前地壳翻江倒海般的威力凝固在世人眼前。巨浪般的山峦,仿佛固化的诗行,字字铿锵有力,一气呵成。一笔下去,亿万斯年。巨龙蛇行,天下大观。

  黄河三峡: 百里画廊。准格尔大峡谷的迷人就是它的悠远与古朴,这是它的灵魂,也是它的价值。山重水复,每一处山水都像一幅精心描绘的山水画。山河壮阔,青草迷烟,粗粝与细腻结合得天衣无缝,犹如世外桃源。出入山河,龙口、龙脊、龙垂大峡谷群,百里竞秀。

  世外桃源:黄河第一石寨。辽阔的草原伸展到这里,也就到了尽头。延绵的黄土高原与高峻的鄂尔多斯高原争峙,百米高的陡崖刀切斧断。地理上的峥嵘,造就了大地奇观。准格尔大峡谷,仿佛忽然下沉的地缝,黄涛陷落,豹子塔横空出世,被称为世外桃源、黄河第一石寨。与万家寨长城第一石寨比翼齐飞。豹子塔是长城防御系统的有机部分。石寨居高临下,老寨横墙,黄河在寨墙的崖下奔流。绝壁之上,便是豹子塔坐落的地方,三面临水,一线通陆,几乎与世隔绝,仅一条缘山脊修筑的盘山小道,窄处,仅容一人一车通过。寨内寨外,石道、石屋、石墙聚落成群,已有千年历史。汉时设渡口,明时为黄河上重要的古隘。因此,豹子塔边地关防地位日隆,渐成黄河重要的津渡。清时,曾是举足轻重的河口关防。老牛湾古堡舟桅相遮,商贾云集,是一处繁华的商埠。

  西口天香:莲花绽放的惊艳。蒙、晋、陕接壤区砒砂岩地质、地貌极为罕见。岩面沉积优美,五彩斑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被形象地喻为"莲花辿"。传说是康熙皇帝命名,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黄河清: 千年梦想今成真。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治理难度也堪称世界第一。黄河准格尔段,却一改黄浊的模样,清澈、端庄、恬静、妩媚、温婉。青山入黛,秀水婉约。秦关汉月的风骨,唐诗宋词的蕴藉,元曲清弦的流韵,赋予大河卓尔不群的气质,肃娴礼范,仪动天下。黄河清,不是神话,胜似神话。

  黄河准格尔段就是一阕壮丽的北国山水史诗,也是北疆文化的典范性地理、历史、文化场域。北疆文化仿佛历史累积性的设计,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不断交汇、融合、熔炼,衍生为一种具有深邃和谐精神的文化。既延展为时间,又普及于空间;既是特征明显的区域文化,又具有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典范共性。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章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

  奋进的北疆因和谐而生动,因和谐而发展,因和谐而进步,因和谐而繁荣,因和谐而丰富,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创造未来。

  黄河变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是历史性跨越的精彩呈现,也是内涵丰富的中国故事。犹如一曲北疆壮歌,萦绕在广袤的大地上。

  躬身山河,向黄土、草原、长城和不可尽述的人文构成致敬。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一方地理空间,也不是一个历史概念,亦不是一片时空的疆域,而是文明的覆盖。力践一种明朗与辽远,执义于山河的宁静和壮阔。守望相助,皆有一隅光明的大地。

  也许是它太具神韵了,落进镜头中的每一帧画面,皆异彩纷呈。黄河映长城,高峡出平湖——我把它读作黄河新气象。以准格尔大峡谷为视点,耸出一个情结。辽阔的诗意盎然的北疆,是我们力践的浩荡与幸福。

  这富有自然传奇和人文意蕴的峡谷,它与华夏文明血脉相连,凸现于农耕与游牧交汇的契合部,黄河与长城挽结在一起。交融、认同、践行,它是和谐的共同体,是苍穹和厚土。

  向往这样的愿景:十万清风端坐,千万青草奔涌。

  是一域生息的繁衍。

  是一阕历史的篇章。

  人类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迎向天空和太阳,山水清音,仅取一束,颂我北疆大地,壮我祖国大好河山。

  绿色大抵可以算作是幸福的一种颜色,这是黄河儿女创造的奇迹,也是福祉。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