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多彩非遗

让“非遗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记者4月2日了解到,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街道互助村推动北疆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成功启动羊毛毡文创产品手工艺加工项目,为当地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互助村与憨呼文创签约。

  互助村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郊,以蔬菜种植为主,畜牧业为辅。为让北疆文化焕发生机,同时助力村民增收,互助村精准把握“非遗+文创”产品的消费契合点,日前与内蒙古憨呼文化有限公司签署了特色文创产品手工艺加工合作项目协议。

  协议约定,村民制作的羊毛毡文创合格产品将由憨呼文创统一回收,并按件计酬。此项合作可解决互助村100余名村民的家门口就业问题,助力村民月增收约2500元,将指尖上的“非遗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村民制作羊毡。

  羊毛毡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在北疆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村民们将精选的优质羊毛,经过浸泡、擀制、塑形等多道复杂工序,精心制作出各类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包含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动物造型,如象征着草原活力的骏马、温顺可爱的绵羊等,还有融合了北疆传统图案元素的饰品、摆件等。每一件羊毛毡文创产品都承载着北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制作过程也是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据了解,互助村建设约200平方米,涵盖产品制作区、产品展示区、游客体验区及电商平台直播区。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玉琢

  通讯员:杨绪华 李娜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