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春日,凭窗读书,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美事。
读书的情境有千千万。有凿壁偷光的萤火夜读,有皓首穷经的闭户苦读,有挟策就枕的孜孜研读,还有不觉春深的开卷勤读,每一种都携了光芒,书香生暖。于我而言,更喜欢临窗而读。尤其在春天,天明,地暖,物萌,一扇轩窗,满窗风景,捧卷长读,神清气爽,一切都是那样欣欣然。
春天,倚窗读书本就是一种美。“小轩窗,正梳妆。”苏东坡怀念妻子的倩影,是晨起隔着轩窗梳妆的美丽,而作为尘世普通的女子,只需轻挽发髻,摊开书页,静坐窗前,一样心境澄明,美不胜收。窗外,阳光明媚,万物勃发;窗内,静心凝神,持书细品,万千风情尽收眼底,这真是生活的一份馈赠啊。
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一路去看沿途的风景。书册里,隐藏着无限的风光。在芳菲的四月天里,读到沈从文,仿佛与他邂逅在20世纪30年代的凤凰小城,清清江水,在无垠的湘西时光里,化身为璞玉浑金的翠翠,去追寻远方。跟着梭罗,一起面对碧波荡漾的瓦尔登湖,浩瀚的森林,在静谧的大自然中,感受大地呼吸的频率和遗世独立的超然。翻开艾平的《隐于辽阔的时光》,从一株牧草到一只羔羊,整个草原都袒露出壮美的胸怀,深沉而博大。
春天,倚窗读书亦是孕育希望。万物复苏的季节,心灵亦在觉醒,正如埋于地下的种子,等待破土而生。临窗望去,一草一木,清晰如画。远处是郊外静谧的村落,虽不及古诗中“烟村四五家”的淡泊意境,却满载人间烟火的真实。在春日,在村落,无数勤劳的人们以土地为根,世代耕耘,生生不息,这不只是美丽的春景,更是萌发的希望,与万物共鸣。而埋头勤读,就会在字里行间,体会智者和先贤的思想精华,在情感深处唤起深植心底的快乐和感悟,让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刻的内心,如雨后的庄稼,处于一种希望和生长,我喜欢那种茁壮,那种拔节的声音从体内迸发,充满了对时间和世界的拷问,远离热闹和喧嚣,以独自的姿态,绚烂绽放。
打开窗,春风不打招呼热情地挤进屋子,轻抚头发,让人内心清凉又生动。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和略带寒意的晨风一起走进文字的世界。那些居无定所的饱满激情,就在文字的王国里或哭或笑,或生或死,恰如其分,满城繁华。
合上窗,无声的阳光,苒苒而过窗台,投射到展开的书本,顿时让人的心里种满了欢喜。透过窗棂,一朵朵绚烂的阳光在书页上,绽放成它们自己的样子,五彩绚烂,自足悠长,别样的端庄娴丽,万转千回。
春夜,倚窗读书不只是享受,也是修行。暮色渐浓,点亮台灯,斜倚窗前,读几页文字,赏几眼夜色,内心生出许多思考。此刻,没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没有浮华世界的喧嚣,只有文字中的智慧于内心波澜起伏,小小的房间里,天地却一片宽阔。静夜抚卷,细细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言语,哪怕窗外的夜色再盛大,也只是读书的衬托。
钱钟书曾在《窗》中描述:“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都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春天里,远方的诗意,只须坐在窗前,就可体会到浩瀚。
春来正是读书天。一方暖意,一扇轩窗,读书,才是春天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