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艺术评论

临黄河知中国——评《黄河中国:踏遍大禹走过的土地》

  ◎张瑞坤  阮持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命脉、文化摇篮,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承载了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河中国:踏遍大禹走过的土地》一书紧扣国家黄河战略,作者刘宁采取边走边读、边体验思考的方法亲近母亲河,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方式,聚焦大河上下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历史遗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变迁,彰显了黄河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如何延续黄河文化,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如何形成全人类共情的话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黄河中国:踏遍大禹走过的土地》的作者以黄河几大重要支流为考察对象,分河湟、西海固、河套、河东、陕北、关中、河洛、齐鲁黄河8大自然人文地理空间,以“河流文明”“寻水脱贫”“水利灌溉”“家国命运”“革命风云”“斗争生活”“危机四伏”7个主题讲述了黄河故事,以微观视角反映了古老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近现代嬗变历史。

  一部呈现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景观之书

  黄河的自然景观,久已闻名,古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显然,黄河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之一。

  河湟地区位于青海省东部,该地区位于东部黄土高原和西部青藏高原交汇处,地貌景观分异明显。作者着重考察了西宁、兰州这两大河湟地区城市,给读者讲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地理渊源,追溯了青海湖边“花儿”盛行的原因,呈现了“潢水之滨的西宁”是如何摆脱昔日边塞的萧条破败、快步奔向新时代的变化过程。

  “丝路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河流文明史”,古有“黄河水车”,今有“黄河大桥”。黄河水车的发明与推广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钢铁造就的黄河大桥更是兰州近现代文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今天,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油菜花地里享受着田园美景,这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黄河水滚滚东流,孕育了八百里河套这片长河沃土,留下了“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美名。水利是著作在河套地区考察的主题。作者着重考察了银川、青铜峡、中卫、呼和浩特4个城市。“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水利发展史,也是农业灌溉史,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人类交通变迁史。”跟随作者行走河套地区,不仅能够唤醒读者对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记忆,也能感受到“凤凰新城”——银川和“青城”——呼和浩特两座首府日新月异的变化,还能乘坐“羊皮筏子”体验千年来传统的摆渡方式,感受黄河母亲给予人类社会的那份宽厚和包容。

  一部展现黄河流域文化历史遗迹之书

  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悠久、文化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秀丽的国度。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黄河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与情感纽带,天然与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相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价值认同符号。

  “山之西,河之东,人之杰,地之灵。”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用这样的诗句来描写过山西。河东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著作在河东地区着重围绕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三门峡水库、平遥古城、沿黄军堡万家寨等地方进行考察。不仅给读者讲述了当地百姓如何从过去居住窑洞到如今建造新居四合院的故事,追忆了当年中条山战役的英勇事迹。同时也让读者感悟到了平遥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古代沿黄军堡万家寨的历史价值。

  关中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史。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农民史。”著作以泾渭河流为考察对象,先后考察泾河岸边的泾阳县、太平镇、茯茶小镇、泾惠渠首张家山等地。跟随作者行走在关中地区,读者能够感受到“峪口人家”的田园生活,感受到历史上著名秦都——咸阳所焕发出的生命力,感受到全国唯一一个村景一体、全民参与的4A级景区——袁家村的独特魅力。

  古有沟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今有车水马龙的新黄河大桥。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作者曾4次进入中原考察河洛地区,探究中原地区城市与农村生活的变化。行走河洛地区,作者为读者呈现了古代河洛地区漕运的兴盛和今天洛阳城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呈现了“河洛康家”厚德、留有余的家风文化,讲述了兰考人民把沙碱地变成万顷良田脱贫致富的故事,论述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治理开发黄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论述了国家修筑黄河大堤和规划柳园口黄河水利风景区的重大意义。

  一部讲述黄河流域百姓日常生活之书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抗日的出发点。“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作者在陕北考察期间,主要从红色革命、绿色革命、饮食革命和农业革命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分别从“走西口的陕北人”“贺家川红色革命根据地”“东征,东渡”“从壹口到黄帝陵”“黄土高原上的绿色革命”等角度展开,论述了革命文化带来的时代价值。

  大量人口的流动,不仅带动了流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流动地区的文化繁荣。其中,陕西人田清拽就是“走西口”的一个代表,作者给读者讲述了田清拽从“打草工”到“煤窑工”,再到“纺织厂代理商”的变化过程。如今,田清拽已经成为府谷县城一位名副其实的商人,过上了蒸蒸日上的新生活。

  “黄河横贯黄土高原……每个渡口都流传着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结合详细的历史资料,给读者讲述了红军东征和东渡的故事,回顾了中华儿女为民族生存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环境保护史”,绿水青山就是生态需要保护,金山银山就是民生需要发展。20世纪30年代,黄河保安造林运动开始实施。今天,当我们欣赏“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绝景观之时,不得不惊叹,这些奇绝景观的出现,正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维系一切命脉所在。“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寻水、引水史。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史”。西海固地区是黄河流域严重缺水和贫困地区,2017年7和8月,作者着重对西海固地区进行了考察,为读者讲述了黄河扬水工程实施后,西海固地区人民生活用水得以解决的故事,讲述了贫困村蔡川村借助国家扶贫政策脱离绝对贫困的故事。

  山东是黄河流经并入海的地方,它涤荡着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冲刷着岁月时光,涵养着万事万物,孕育着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2017年8月,作者在泰山、曲阜、济南泺口、东营黄河入海口4个地方考察。行走在齐鲁大地,作者为读者讲述了济南开展黄河防范的历史经验,描绘了曲阜车水马龙的生活景象,呈现了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以及黄河口镇河海交汇的自然景观。

  综上所述,《黄河中国:踏遍大禹走过的土地》不仅是一部呈现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景观之书,也是一部展现黄河流域文化历史遗迹之书,更是一部讲述黄河流域百姓日常生活之书。正如书中所言:“如果说黄河代表的是中华文明,那么这条母亲河汇入海洋,就意味着中华民族要走向更辽远、更广阔的地方。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黄河日夜奔流不息,家国也将生生永续!”。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