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瑞
张峻德是当代内蒙古中国画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其绘画创作以水墨人物画为主,兼及其他。作品题材多样,人物塑造形神兼备,笔墨技法纯熟,已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代表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3次荣获内蒙古艺术创作“萨日纳”奖。出版有《张峻德水墨人物画》《张峻德画集》等。

张峻德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大学期间,他在水墨写意画方面就显露出很高的悟性和过人的才华,受到邱石冥先生的关注与肯定。”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偏远、贫瘠的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工作,历时15年。鄂尔多斯高原的阳光和雨露,广袤草原的河水和乳汁,养育了张峻德淳朴善良的秉性,也给了他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历练。其间,他走遍了鄂尔多斯的草原和乡村,画了成千上万的速写。这一切成为其后来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张峻德绘画创作的高峰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2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卢沉等中国人物画名家的指导下学习,真正领悟到中国画的要旨妙道。期间他“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从而使其在原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深厚的生活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绘画语言,开始步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期。1984年他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后任中国画研究室主任。
迄今为止,在张峻德半个多世纪的绘画创作中,就题材内容来说,大体上可分为4大类。
草原生活
张峻德的这类作品以鄂尔多斯草原蒙古族人民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画面没有表面的搜奇猎异,没有大的场面铺排,他善于在牧人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绘画的题材内容,并将其表现得意趣盎然,充满“诗情画意”。在这类作品中,张峻德的绘画优长和特色体现得最为充分。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潜心探索,张峻德找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绘画表现方法,鄂尔多斯草原特有的生灵与景致,如山羊、漠野、草滩、红柳、沙蒿、栅栏、篱笆这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没有现成图式可资借鉴的景物,都被他充分利用,与人物结合,表现得笔墨酣畅,韵味十足,为表达主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乡村生活
张峻德的这类作品和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画中的环境从草原转到了“西梁”(他曾经生活工作过的鄂尔多斯乡村),画中的人物由牧民变成了农民。这类作品,以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和生动夸张的表现,以及富有魅力的笔墨语言而引人入胜。张峻德善于在富有个性的生活场景和丰富的生活细节中塑造人物,老农、村童、山羊、老树、南瓜、葫芦、柿子等的组合,展现了西部乡村的田园生活,富有动人的意趣。
都市人物
用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表现现代都市生活,这本身是一道难题,今人多有探索。在张峻德的水墨画中,这类作品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他走的是自己的道路,艺术表现亦可圈可点。在这类作品中,张峻德对人物的夸张和变形处理更为大胆,青年学生、都市丽人、新婚伴侣、就医老者以及匆匆路人,不同身份的都市人物都被其表现得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在这些作品中,他较多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因素,但这种吸收不以损失传统笔墨的魅力为代价。他把现代语汇和传统笔墨有机结合,使作品既很好地表现了都市人格,又把传统笔墨的丰富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显示了其探索的深度和力度。
古代人物
在张峻德的水墨画中,还有大量描绘古代人物的作品,这类作品大多取材于古典诗词曲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借古抒情”。仔细研读这些作品,我们发现一条朦胧而又清晰的脉络,即张峻德倾心于表现听泉、观瀑、抚琴、品茗、对弈、赏梅等寄情山水之间,自得其乐,物我两忘的境界。由于张峻德在中国画领域涉猎广泛,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皆精,使得他的古代人物类作品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变,笔墨语言洒脱恣肆,把水墨写意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层次。
除上述4点外,还需提到的一点是,张峻德尤擅画山羊。山羊的形象已成为张峻德水墨写意画的标志性符号,备受画界的肯定和艺术市场的认同。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张峻德曾长期工作和生活的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山羊遍野的地方,长期的生活积累,大量的速写记录,对山羊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张峻德对山羊的形态了如指掌;二是长期不懈的艺术实践,“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由具象到意象,由精准到简约”,不断变化,反复实践,张峻德终于找到了一套既能表现山羊生动的形象特征,又能充分发挥水墨画笔情墨趣的表现方法,从而创造了自己的程式语言。张峻德笔下的山羊温顺、单纯、憨态可掬又生动传神。支撑其高度艺术化的山羊形象的是同样具有艺术水准高度的笔墨语言。山羊的每一个部位、形体用什么样的笔法,什么样的墨法,什么样的笔墨组合关系,使之既是笔意墨韵的精彩呈现,同时又是山羊神韵情态的生动表现,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在中国画中,成功的程式创造是一个制高点,不少画家终其一生都难有所为。张峻德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水墨山羊样式,是其在当代中国画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