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锁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位牧民,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村)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他的事迹,被生动地记录在《中国牧民》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成为草原上最动人的赞歌,也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的一座丰碑。
一、草原上的坚守:廷·巴特尔的初心与使命
廷·巴特尔出生于一个光荣的家庭,他的父亲廷懋是新中国开国少将。然而,他没有选择在城市的优渥环境中享受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扎根在偏远的牧区。1969年,19岁的廷·巴特尔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这一扎根,就是50多年。在草原上,廷·巴特尔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他与牧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一个懵懂的青年逐渐成长为牧民们心中的“主心骨”。他的初心很简单:“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初心,他坚守在草原上,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
廷·巴特尔的坚守,是对草原的热爱,更是对牧民的责任。他深知,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只有保护好草原,才能让牧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带领牧民们探索出了一条“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径,让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
二、生态奇迹:从荒漠到“聚宝盆”的华丽转身
在廷·巴特尔的家乡,浑善达克沙地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草原退化、生态恶化。面对这样的困境,廷·巴特尔没有退缩,而是带领牧民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生态治理之路。廷·巴特尔深知,生态治理不能仅仅依靠蛮力,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划。他带领牧民们在沙地边缘种植草方格,固定流沙;在沙地中种植耐旱植物,改善土壤结构;在草原上实施围栏封育,减少牲畜对植被的破坏。经过多年的努力,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逐渐恢复,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曾经的荒漠变成了绿洲。廷·巴特尔的生态治理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牧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带领牧民们发展生态畜牧业,通过科学养殖,提高了牲畜的品质和产量。他还组织牧民们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和旅游产业,让牧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廷·巴特尔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生态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文化传承:中国牧民生态智慧的现代演绎
中国牧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他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将草原视为生命的源泉。廷·巴特尔作为新时代的牧民代表,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将现代生态理念与牧民的生态智慧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生态规律又适应牧区发展的新路径。
廷·巴特尔深知,草原生态的保护离不开牧民们的参与。他通过组织牧民们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牧民们的生态意识。他还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让牧民们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这种生态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为生态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四、时代楷模: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廷·巴特尔是一位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他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和决心,带领牧民脱贫致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基层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责任担当。在廷·巴特尔的带领下,萨如拉图雅嘎查的牧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廷·巴特尔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方面的卓越成就。
廷·巴特尔的事迹证明,基层共产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要基层共产党员能够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就能够带领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精神力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中国牧民》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廷·巴特尔的真实事迹为蓝本,生动地展现了他在草原上的坚守与奉献,以及他带领牧民们创造的生态奇迹。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楷模的事迹,更传递了一种精神力量。
《中国牧民》的创作,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它被列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亮丽内蒙古”重点出版工程项目。《中国牧民》出版后,自治区各部门非常重视图书的宣传推介工作。2024年3月30日,由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出版集团主办,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共阿巴嘎旗委宣传部承办,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举办了《中国牧民》首发仪式暨研讨会,邀请廷·巴特尔夫妇、当地牧民以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锡盟盟委宣传部、阿巴嘎旗旗委和政府相关领导参加,该书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2024年4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联在北京举办了较高规格的研讨会。与会者认为,《中国牧民》是一部思想内涵深刻、真实而艺术地展现廷·巴特尔思想境界、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上乘之作,是一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出版价值的佳作力作。
《中国牧民》凭借其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细腻的笔触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荣获了多项重量级奖项,包括第六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作品文学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影响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肯定。
六、文学贡献:新时代牧民形象的塑造
《中国牧民》成功塑造了以廷·巴特尔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牧民形象。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牧民的勤劳勇敢、质朴善良,还具备了现代科学知识和创新精神。廷·巴特尔通过探索“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径,带领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展现了新时代牧民的风采。这种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形象库,也为新时代的牧民树立了标杆。
《中国牧民》的文学贡献,还体现在它对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上。这部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事例,向读者传递了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它让人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让人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中国牧民》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牧民》是一部草原上的时代赞歌,饱含永恒的精神力量。它记录了廷·巴特尔在草原上的坚守与奉献以及他带领牧民们创造的生态奇迹。廷·巴特尔的事迹,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他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的精神,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图片除署名外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