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北国风光

徒步到乡间

  □李晓

  夏日,山野葱茏,流云在淡蓝天幕上漫步,人间大地,也正是徒步的好时节。

  从城市出发,先乘车到了一个群山连绵的小镇,再下车沿着一条玉带环绕的乡间公路行走。走到一个农家院子,问一个坐在矮板凳上的老婆婆:“老人家,这里有水吗?”老婆婆指了指,只见石槽里有一条塑胶水管,拧开上面的开关,清冽的山泉水哗哗哗流出来,忍不住把整个头伸进去,顿时神清气爽。我打量着老婆婆,细如蚕丝的银白头发,眉眼慈爱。老婆婆细声问我:“你吃饭了吗?”我回答,还没吃呐。“那我给你煮碗鸡蛋面。”

  柴火烧起来,老婆婆去鸡窝里拣来3颗鸡蛋,是鸡刚下不久的。她从小罐子里捞出一坨白花花的腊猪油放进锅里,铁锅里腾起一股青烟。她用锅铲捞了捞,高温中的腊猪油开始融化,油渣变得金黄,再用此油煎出油亮亮的鸡蛋。烧水煮面间隙,老婆婆去院坝前的地里掐来一大把青菜。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鸡蛋青菜面条,吃得我接连打起几个响亮的饱嗝。

  离开时,我准备给老婆婆一点钱作为伙食费。刚掏出钱,老婆婆就开口了:“农村人家的饭,碰见了就多添一双筷子,还要啥钱。”老婆婆又说,莫忙,莫忙,你等等再走。老婆婆腿脚蹒跚,去屋后地里摘了白菜、雪里蕻、蒜苗,装上满满一口袋塞到我怀里说,这是我自己种的,没打过农药,你拿回家吃。在山道上回头,见老婆婆还站在那里。我深深地吸口这苍翠山中的草木香空气,忽然想起我那去世多年的奶奶。

  徒步去乡间,这个习惯我已养成多年。

  在城市里,我在外面吃饭应酬的时间也不少。在那些打着应酬幌子的吃吃喝喝里,我也陷入迷茫,到底又是谁在应酬着谁,还是一颗悬浮的空虚的心,需要食物填补来打发轻飘飘的时间。在城里,这些邀约吃饭往往被称为饭局,这个词语让我有着一种莫名的提防。

  我对城市里这样的饭局,有抽身而退的愿望。我得去找一个倾诉的“树洞”,于是开始去乡间徒步,这是我的一种养生。

  起初,我去乡间,要带上面包、卤肉等。后来,我发现老镇上的特色美食,清鲜可口,非常诱人。每次路过老镇,总是先去品尝那些美食。

  在老镇上有一家叫磨子沟的饭馆,饭馆老板叫何老二,他烧得一手好菜。比如,何老二用荷叶蒸的麦面粑,一个大蒸笼里腾着荷叶与麦香气味,让一条长蛇状的老街,从这头飘香到了那头。何老二用煮得半熟后晒干的洋芋片清炖腊肉,我可以吃上满满一大碗,还有他做的喜沙肉、粉蒸肉、魔芋鸭、芋儿鸡……那喜沙肉,是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加入糯米粉与土蜂蜜,经过几道工序烹制而成。有一次给我妈带回来一碗喜沙肉,很少吃肥肉的她竟吃了好几块。

  去年夏天,我在何老二的馆子吃饭后,去了小镇后面的磨盘寨,一块巨石如蘑菇状朝天而卧。我在石头上睡了一觉后醒来,见一个乡人在石头下怔怔地望着我。乡人见了我,笑眯眯地说:“我看你这个人是从城里来的,如不嫌弃,晚上就去我家住,我们吃土豆炖腊肉。”抬头望天,黑云沉沉,云层里闪闪发亮,如一条大河要倾泻到大地。

  晚上,在雷雨声中,我和这个乡人喝着老酒,吃着土豆炖腊肉,那一次,他把我当成了“树洞”,他对我倾吐了他的好多家事。

  徒步去山野乡间,我享受乡下农家的悠闲时光,这是采集人间地气,食物也最是抚慰嗷嗷待哺的心肠。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