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鹏瑞
1997年,在影响广泛的“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上,董从民的油画《杀死的小牛》荣获优秀奖,一举成名;1999年,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他的油画《归途》又荣获优秀奖。两件作品的接连获奖,使董从民成为内蒙古美术界一颗耀眼的新星。2003年,他的油画《城市边缘》在“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上又获“中国油画艺术奖”;2004年,油画《西北老厂房》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2009年,油画《拾荒者》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此时的董从民创作势头旺盛,作品频繁参加国内各级各类美术作品展,并因此荣获内蒙古美术创作“神马”奖,两次荣获内蒙古艺术创作“萨日纳”奖。2013年董从民完成“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百灵庙起义》。
董从民的油画创作题材主要是内蒙古的草原生活和自然景观,其主题性作品关注草原的现实生活,注重现代文明以及城市化进程给草原和游牧民族带来的现实冲击和精神困惑,具有忧患意识,体现了一个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如《归途》《城市边缘》《西北老厂房》等。他笔下的人物往往被置于画面的主体,表现出迷茫、疏离的生命状态以及面对现实的困惑与无奈。而作品《拾荒者》描绘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两个拾荒的男人以肖像的方式站立在画面正中央,背景是城市边缘的垃圾场和远处的城市景观。典型的人物,典型的环境,把粗粝的底层生活和底层人物表现得咄咄逼人,体现了画家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和赞颂。

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董从民的出生与成长之地。常年的草原生活给他的情感和心理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造就了董从民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以及对内蒙古大草原所特有的审美心理与审美追求。他的多数主题性创作呈现出一种坚固、庄严、孤独、直面真实的勇气。由于感情的真挚,使他的油画作品折射出直指人心的力量。
董从民的风景画,则呈现出一种和人物画截然不同又一脉相承的情感体验。他笔下的风景在严谨且不失率性的描绘中完成了井然有序里的轻松跳脱,画面整体安静、优美又略带一丝忧郁。其实,从深层次上说,和其人物画一样,流露出画家的感情基色和忧患意识。
从整体上看,董从民的油画风景一方面体现了内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博大深邃的草原容纳着人与畜,自然与牲灵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另一方面体现了他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深情眷恋,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深情怀念。董从民舍弃了风景中色彩的过度反差,而是把色彩对比的幅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由此形成一种高明度的灰色调,将草原那种宁静的感觉通过对色彩的主观化处理很好地表现出来。在笔触的运用上,又给人一种宁静之中的运动感,使观众感受到宁静草原上涌动的生机。作为具象写实画家,董从民并没有拘泥于单纯的物象模拟,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现实感受和情感体验,以挥洒的笔触、节制的色彩传递出他对故乡和草原的理解与挚爱,透过真实的表象,让观众体验画家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源于生活,董从民置身于养育他的土地,熟悉的生活内容,真切的心理感受,潜移默化的民族精神,这些都使他的作品熠熠生辉。董从民说,“内蒙古是我出生的地方,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草原是我成长的地方,那里天蓝草绿情更深,草原是我的精神家园,更是我绘画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