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艺术评论

让人民文艺旗帜在北疆大地高高飘扬——评“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

  ◎包银山

  为期10天的“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于日前圆满落幕,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19支乌兰牧骑竞相绽放,以精湛的艺术表演展现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回信精神鼓舞下,我区乌兰牧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锐意进取的崭新风貌和时代风采,成为七月北疆大地一道亮丽夺目的文化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给乌兰牧骑的回信中,总书记深情勉励这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本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上,19场精彩演出、200多个新创作品,以及新人新作比赛的优秀节目,集中展示了乌兰牧骑通过“学·创·演”这一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创造性举措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呈现出新时代意蕴的新气象。

  主线意识贯穿始终,主题宣传唱响时代强音。先进性是乌兰牧骑的首要特性,而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政治上的先进性,集中表现为用艺术形式“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纵观参演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穿始终,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军民鱼水情、歌颂民族团结成为艺术节最强音符。传统马题材、非遗题材被赋予蒙古马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北疆文化品牌等新时代内涵,焕发出全新光彩。托县乌兰牧骑的呱嘴《唱响新时代》,以传统曲艺形式生动宣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正蓝旗乌兰牧骑的《红色嫩芽向阳生》,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乌兰牧骑薪火相传、逐梦北疆的奋斗历程;太仆寺旗乌兰牧骑通过蒙汉两家两代人的故事,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图景;土右旗乌兰牧骑的《共筑中国梦》《幸福中国一起走》等歌曲,唱出了乌兰牧骑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子情怀。革命文化题材方面,土左旗乌兰牧骑的群舞《不忘》,激情演绎革命先烈英勇事迹;霍林郭勒市乌兰牧骑的乌力格尔《胜利的曙光》,展现了内蒙古人民抗战的壮烈篇章。生态文明题材同样精彩纷呈,鄂托克前旗的《天边的绿洲》、阿拉善右旗的《绿染大漠》等作品生动诠释了“三北”精神的深刻内涵。

  扎根生活沃土,永葆人民文艺本色。群众性是乌兰牧骑的本质属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乌兰牧骑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本届艺术节上,创作者们紧跟时代脉搏,深入火热生活,推出了一批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阿拉善右旗乌兰牧骑的《一生的守护》、二连浩特市乌兰牧骑的《千里万里守着你》等作品,生动刻画了边疆各族群众世代守护家园的感人故事;阿拉善右旗乌兰牧骑的小品《数字时代,别让亲情“断电”》,直面社会现实,呼唤传统美德回归,彰显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担当;扎赉特旗的《稻乡飘荡幸福歌》、乌拉特前旗的《牧乐》等作品,艺术再现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阿鲁科尔沁旗乌兰牧骑的《我的敖特尔》《新时代牧人》等节目,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农牧民的全新生活方式,他们创作演出的小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通过描绘网络时代牧民的日常生活,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不乏共性的网络特征;霍林郭勒市乌兰牧骑的《当“非遗”撞上“初恋”》则通过一对青年创业者的故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讴歌了美好人性。

  服务中心工作,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时代发展对乌兰牧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乌兰牧骑在促进地区文旅融合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本届艺术节以“歌游内蒙古 唱响敕勒川”为主题,目的就是以节庆丰富品牌内涵,助推内蒙古文旅发展。艺术节不少作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在晚会策划中巧妙引入旅游者视角,艺术化展示地方特色,为地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光添彩。正蓝旗的《查干伊德》、太仆寺旗的《钻石之恋》、杭锦旗的《大美北疆歌舞颂》、阿拉善右旗的《来吧,巴丹吉林》、科右前旗乌兰牧骑的岱日查《礼赞》、土右旗乌兰牧骑的二人台表演唱《内蒙古赞》、乌拉特前旗乌兰牧骑的歌伴舞《相约巴彦淖尔》、四子王旗乌兰牧骑的器乐组合《乌兰花的清晨》、达茂旗乌兰牧骑的四重唱《达尔罕茂明安原野》、霍林郭勒市乌兰牧骑的二重唱《草原在等你》和歌曲《壮美的内蒙古》等作品,或展示地方特色,或宣传全域旅游,体现了乌兰牧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实践。这些作品既满足了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文化动能。

  推动创新转化,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乌兰牧骑承担的重要职责,而北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乌兰牧骑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艺术节上,各地乌兰牧骑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成果丰硕: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非遗里的家园”集中展示了民歌、曲棍球等非遗保护成果;扎赉特旗取材科尔沁民歌的新民乐《乌云昂嘎》《鸿格尔》令人耳目一新;鄂温克旗的《博弈》《扎格达木丹》等舞蹈作品,则实现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托县乌兰牧骑的古典舞《黄河韵》,展现了自然伟力和人文底蕴的交融共生。这些创新实践,让古老的民族与地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最具特色的艺术支撑。

  创作多元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更多样化了,因而不断创作推出具有时代特征、适应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是新时代乌兰牧骑的使命担当和不懈追求。本届艺术节呈现出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鲜明特点。从内容上看,既有传统非遗项目,也有现代时尚元素;从形式上看,歌舞融合、诗乐结合等创新表现手法层出不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魅力,如阿拉善右旗、四子王旗、霍林郭勒市、土左旗等乌兰牧骑的舞美灯光设计与节目融为一体,既现代又不失文化底蕴。同时,增强作品叙事性成为新趋势,许多团队通过故事化串联,使舞台表演更具感染力。四子王旗乌兰牧骑的群舞《杜尔伯特韵》传统中融创新,在现代灯光衬托下尽显端庄和华丽之美,而他们创作演出的小品《“舒克贝塔”的草原任务》,让舒克贝塔这一经典动画里的英雄创造性地变成“草原小卫士”,通过演员自然流畅的演绎,生动表现了北疆儿女的家国梦想。

  旗帜引领方向,时代呼唤担当。本届艺术节上,乌兰牧骑用精彩表现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彰显了乌兰牧骑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创作与服务的政治自觉,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追求,体现了讴歌人民、服务人民的艺术情怀。通过艺术节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在创作上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包括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方针政策理解,更好地发挥乌兰牧骑政治宣传作用;更深入地扎根基层、扎根人民,从群众火热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切实增强作品的烟火气、乡土味和时代感;更自觉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发利用中焕发新风采;更好地平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让科技为艺术赋能,真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观赏性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乌兰牧骑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人民文艺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在北疆大地!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