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文化盛宴

“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 | 为首都观众带去一场文化盛宴

  10月15日,北京市西城区文化中心剧场欢呼声、掌声不绝于耳,“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圆满落幕,赤峰市乌兰牧骑、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携手为首都观众带来了一场传承乌兰牧骑精神、续写新时代篇章的文化盛宴。

  情景歌舞《我们是红色文艺轻骑兵》 

  演出在情景歌舞《我们是红色文艺轻骑兵》中拉开帷幕,瞬间将观众带入辽阔壮美的北疆画卷。

  当晚,精彩纷呈的民族特色歌舞依次登台亮相,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呼麦和马头琴的韵律中回荡。

  蒙古族踏舞《巴林德布斯乐》

  曾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被授予民族民间舞大赛十佳作品荣誉称号的《巴林德布斯乐》惊艳亮相,演员们时而纵身跳跃,时而蹁跹旋转,时而韵律踏响脚下的舞台,以优美潇洒、气势豪迈的蒙古族踏舞,赢得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喝彩声和掌声。

  深情献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乌兰牧骑为观众献上哈达

  观众沉醉倾听

  一曲深情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让观众们身临其境草原的芬芳、大河的浩荡,台上台下共同唱响这支“心里的一首歌”,将舞台氛围燃至最高潮。歌声未了,演员们手捧蓝色哈达有序走下舞台,为观众送上惊喜,诚挚邀请观众们前来美丽赤峰做客,共赴北疆之约。“我经常去草原,刚刚从那边旅游回来,这首歌又把我带回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太想念了,太神往了……”北京市民李悦盛赞此次演出让自己梦回草原。

  《火红的萨日朗》

  赤峰女孩为家乡文旅做宣传

  “天下有多大,随它去宽广,流浪的人啊,心上有了她,千里万里也会回头望……”接下来,一曲脍炙人口的《火红的萨日朗》,让在京工作的赤峰姑娘王晨留下热泪,一抒思乡赤子情。“作为在北京发展的游子,今天这场演出,让我再一次触碰到了故乡的温度,我落下热泪的时候,身边的观众也在擦眼角。”王晨说。

  激情唱响

  圆满落幕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诞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记者了解到,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承办的“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共组建12支乌兰牧骑巡演队伍,计划在全国演出165场。

  此次巡演,这支由赤峰市乌兰牧骑、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组成的巡演队伍,先后走进北京市、杭州市、福州市,旨在通过乌兰牧骑这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独特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北疆文化,展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为在新征程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北疆力量。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盛宴,既是对60年巡演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时代传承。

  策划:周长翔

  监制:刘霄

  文案/制作:郝儒冰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