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文化盛宴

“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 | 红色文艺轻骑兵为杭州市民展开一幅壮美辽阔的北疆画卷

  10月17日晚,“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在杭州市图书馆报告厅上演,赤峰市乌兰牧骑、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携手献上精彩纷呈的节目,为杭州市民展开一幅壮美辽阔的北疆画卷。

  精彩开演

  顶碗舞《圆之梦》 

  当晚,演员们身着华丽民族服饰,双臂划出优美的弧线,蝴蝶般翩跹起舞,跃动全场……非遗项目顶碗舞《圆之梦》融入现代创新元素,从音乐形式到舞台动作,都令杭州的观众们耳目一新,现场掌声雷动,赞叹声不绝于耳。

  遗乐器瓦尔卡筚篥尔 

  当世界上最古老的管乐遇到网红歌曲,会激发怎样的文化火花?非遗乐器瓦尔卡筚篥尔在杭州市图书馆报告厅奏响,一曲《画你》悠扬动听,婉转入耳,为现代歌曲注入跨越千年的深情。“我们发掘保护了赤峰地区的瓦尔卡筚篥尔,此次演出通过古老与现代的结合,让非遗乐器焕发出新生的力量。”导演巴图告诉记者。 

  “风吹过青草连绵,莫尼山矗立在眼前,任时光慢慢走远,静静守候着草原……”一曲《莫尼山》,道尽北疆好风光,赤峰市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的精彩演出,瞬间将观众带入辽阔壮美的北疆画卷,让观众们对内蒙古美景心驰神往。

  且行且歌 

  《马兰花》大受欢迎 

  观众收到限量款红山玉龙文创挂件 

  在歌声《马兰花》的余音绕梁中,歌手走下舞台,与观众亲切互动,将限量款红山玉龙文创挂件送给在场观众,并向观众们发出来自北疆的邀约,“欢迎大家来美丽的内蒙古赤峰做客!”来自杭州的市民司女士激动万分:“我从来没有见过北疆的风光,通过这次演出,我了解到他们的文化,了解到地域的广阔,真的是很感动……”司女士表示,自己和家人作伴,去“中华第一龙”的发源地一探究竟,亲近画一般的好风光。

  原创舞蹈《石榴情》 

  演出在乌兰牧骑原创舞蹈《石榴情》的节奏下步入高潮,演员们身着民族服饰,将手中的红绸舞成了一朵朵石榴花,时而绽放,时而紧紧靠在一起,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巴林右旗乌兰牧骑业务队长胡斯楞表示,这首舞蹈描绘了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发展奋斗的动人故事。

  赤峰老人闻讯特意前来观看家乡演出

  此次演出,除了吸引大量杭州市民步入观众席,还让在杭漂泊的赤峰游子们找到了归属感。“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演出预告,立刻转发到了赤峰在杭的老乡群中,大家都争相问演出时间,相约一起来看这场精彩的演出。”赤峰姑娘李冠男带着妈妈和女儿,一家三代前来看演出,她期待未来能在杭州看到更多来自家乡的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了解赤峰。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诞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记者了解到,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承办的“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共组建了12支乌兰牧骑巡演队伍,将在全国演出165场。

  此次杭州之行,这支由赤峰市乌兰牧骑、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组成的巡演队伍,除了在杭州市图书馆献艺,还将走进人流如织的文化旅游景区宋城,面向全国游客发出北疆邀约,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北疆文化。 

  策划:周长翔

  监制:刘霄

  文案/制作:郝儒冰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