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塑

展示作品

制作“玫瑰花”

老师手把手教学

踊跃抢答

为老人送上寿桃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巧珍 实习生 王斯特)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9日上午,呼和浩特市海拉尔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香气氤氲、笑语盈盈,一场以“小手传非遗 孝暖邻里间”为主题的重阳节非遗面点制作活动在这里开展,20余名辖区老人与学生携手揉面塑形,在传承非遗技艺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重阳糕讲究‘层层高’,寓意生活越来越好;寿桃包的褶皱要均匀,才能显得饱满有灵气。”活动伊始,非遗面点技艺传承人手持面团,一边演示揉面、擀皮的技巧,一边耐心讲解其中的文化寓意,孩子们围在身边,眼睛里满是好奇,时不时伸手模仿。随着“分组结对”指令下达,老人与学生迅速组成“祖孙搭档”。操作区里,有的老人手把手教孩子揉出光滑的面团,有的孩子则发挥创意,给寿桃包沾上红色食用色素点缀。“爷爷,您看我包的玫瑰花像不像?”“孩子手巧,比我年轻时做得还好!”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重阳糕、寿桃包一一完成,空气中弥漫着面粉的清香与温情。
等待面点蒸煮的间隙,“非遗知识问答”互动游戏点燃全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说的是哪个节日?”“非遗面点有哪些传承意义?”孩子们踊跃举手,老人们也不时补充,答对的参与者还收获了精致小礼品,现场气氛愈发热烈。当热腾腾的面点出锅,香甜气息扑面而来,孩子们第一时间将自己制作的面点递给身边的老人品尝。
“既能学到手艺,又能陪老人们过个热闹节,这样的活动太棒了!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敬老爱老的意义。”参与活动的北垣小学公主府校区四年级学生王梓瑶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