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晓峰
在我看来,包头的城市气息中洋溢着钢铁的气质。这里汇聚着以东北口音为主,还有操着天南地北方言、肩负“齐心协力建包钢”使命的建设者们。包头这座城市的气质中,还有一种收放自如的内敛。那些难忘的历史画面浮现眼前,铿锵的钢铁碰撞声与北疆风光交织,绘就出一幅壮美画卷。
长篇报告文学《风光无限》的第一页中写道:大自然把内蒙古的气候和风光优势在这样的时日里一览无余地真诚袒露,仿佛在表达这片草原千年的等待和裂变的冲动。作者用一段发自内心的深情告白,带领读者在2023年的5个月时间里,从盛夏到严冬,走过姹紫嫣红,历经冰天雪地,将一部记述新时代内蒙古工业发展的长篇文学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以《风光无限》为书名,可见作者在创作时,眼中所见画面与心中所怀执念皆是“这里的风光独好”。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书中的序言里写道:“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做出的重要指示。我曾为包钢的铁轨出口到国外欢呼过,也曾坐在奔驰的高铁上想着铁轨就是出自家乡——包钢而骄傲。内蒙古曾经有着“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如今更要担负起新时代内蒙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承载过70多年钢铁使命的“草原钢城”,正在铆足干劲奔赴新征程。
包头这座工业城市,从建设初期就凝聚出其独有的气质。1959年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的那一刻,钢铁的坚韧锻造出了它独有的钢铁气质,为文艺工作者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创作源泉。作家乐久上一部作品以“齐心协力建包钢”为主题,《我们像双翼神马》大气恢宏。此次以全世界共同的话题——新能源为主题,《风光无限》占尽风光。乐久和写作组成员实地走访了20多家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采访了100多位人物,用掷地有声的事件和真实人物,将他们共同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的钢铁般意志跃然书中。
如果说1959年1月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包头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和一批批斗志昂扬的建设者,那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这个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非凡时刻,包头还需要更多更强更优秀的建设者。包头是一座移民城市,这座城市始终彰显着包容大气的性格,也使得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建设者一批批涌向这里。他们成为了包头的新市民、包头的主人,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意义的贡献。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报告文学《风光无限》中记录了一个“包你满意”“包你放心”的故事。营商环境是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不断吸引项目落地的梧桐树。2021年10月,包头再添光伏行业新成员。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包头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入驻包头市九原区工业园,注册成立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时隔一年两个月,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把公司总部由新疆搬到包头,并于2023年1月,完成了千里迢迢的大迁徙。是怎样的诱惑,牵动一个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深耕光伏行业10多年的企业,改变其总部驻停何方的命运呢?
起初看到包头这个地方有这么好的风、光资源优势;随之感动于“包你满意”“包你放心”良好营商环境的支持;最终,包头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必将共同构建起健康产业链生态、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者给出了答案。
情到浓时“齐心协力”。面对全人类共同的低碳零碳愿景,面对光伏产业的井喷式发展,面对内蒙古及包头市激浪翻涌的新能源产业时代,红色文化“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发源地包钢,怎么能够缺席?作者用她敏锐的视角,记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的钢铁企业积极寻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之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做出的新文章。2022年,包钢牢牢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瞄准光伏支架这个新产业,决定从镀锌板生产线入手,实现钢铁生命的凤凰涅槃。第三、四代包钢人、科技人员以忘我的工作热忱,填补了内蒙古地区锌铝镁产品的空白,还研发和生产了稀土风电钢板等“拳头产品”。重塑了企业形象,擦亮了“包钢制造”新名片,奋力向新能源产业进军,成功切入转型升级新赛道。
众所周知,工业题材文艺创作是难啃的骨头,成功的作品不多。创作者需深入了解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投入真挚情感,才能写出精彩情节、塑造鲜明人物。
长篇报告文学《风光无限》不是用枯燥的数字和术语去表达叙述,也没有写成“科普”文章,而是字里行间迸射着新能源建设者创新创造的活力。解析新能源产业绿色的释义,不只是站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直奔世界级的目标,更是从全人类为改善气候条件、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的不懈努力入手,胸怀一个宏观而伟大的主题。全书描写了新时代的绿色发展需要和背景,关注时代的大潮涌动与内蒙古发展方向。书中的事件和人物,紧扣内蒙古各族儿女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强大信心和底气,让事件更生动,让人物更感人,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作者对该书所写的“风光”,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展示这座城市在新能源赛道上成功转型升级的“风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风光”,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风光”。长篇报告文学《风光无限》弘扬和传颂着包头这座工业城市的气质,以写实的手法、散文式的表达,真实地记述了这座工业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无限活力和耀眼荣光。全书中的立意和主题,用细腻朴实的文字和一个个篇章揭示,将历史佳话和现代城市奋力向前发展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投资商、科技工作者、产业工人的工作视角,从他们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感受,到他们赋予“齐心协力建包钢”新时代的新的诠释……平实的人物情感、饱满的干事热情、真挚的生活向往,在书中淋漓尽致地完美呈现。
长篇报告文学《风光无限》是包头市2023年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写作组的成员动笔前做足了准备,动笔后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他们带着责任和使命,将目光既放在内蒙古包头市热火朝天的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中,更放在无限美好的北疆风光里。





